Workflow
咖啡瘦
icon
搜索文档
减肥食品检出明令禁止成分!揭开“快速瘦身”真面目
齐鲁晚报· 2025-06-09 09:06
减肥食品市场现状 - 超重和肥胖人群扩大推动减肥市场升温 各类宣称"快速瘦身""纯天然无副作用"的产品频繁出现在社交平台和电商页面 [1] - 网络平台涌现多种形态的瘦身食品 包括糖果、饮品、胶囊等 多数以"天然提取""饱腹代餐"等概念进行营销 [15][17] - 头部社交媒体和直播带货成为主要销售渠道 部分商家专供直播间销售 某糖果显示"已售六千余件" [16][19] 非法添加问题 - 检测发现11款网红瘦身食品中有6款非法添加违禁化学物质或处方药 包括西布曲明、噻嗪类化合物、比沙可啶类衍生物 [31][33] - 西布曲明自2010年起被国家明令禁止 但仍在部分产品中被检出 如"咖啡瘦"饮料含1 36×10%西布曲明 [8][32] - 非法添加物质作用机制包括抑制食欲(西布曲明)、利尿脱水(噻嗪类)、刺激腹泻(比沙可啶) 可能引发心慌头晕等不良反应 [35][36][38] 生产销售链条 - 黑窝点生产环境恶劣 原料设备卫生状况堪忧 某地下室窝点查获2万多包未封装产品 [10][13] - 形成三级分销体系 原料供应商以1元/包批发 中间商二次包装后以100多元转售 终端微商售价达600-800元/月用量 [11][15] - 销售模式隐蔽 主要通过微信接单快递发货 涉案人员非法获利达八十余万元 [8][11] 消费者影响 - 多款产品导致严重身体反应 包括心慌失眠(咖啡瘦)、腹泻脱水(果蔬饮)、口渴头晕(糖果)等 [6][22][25] - 商家采用三种误导性营销策略:宣称不节食瘦身、展示虚假检测报告、强调产品安全性 [19] - 部分产品为"三无"产品 缺乏批准文号、生产厂家和地址等基本信息 [30] 行业规范 - 根据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普通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 但现实中存在大量违规宣传现象 [17] - 医学专家建议通过BMI指数(≥28为肥胖)判断是否需要减肥 超重人群应避免追求短期速效 [47] - 合法减重应选择国家批准的"蓝帽子"保健食品 出现不良反应需立即停用并就医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