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品苏·夜课堂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馆,学着和年轻人“玩”到一起
新华日报· 2025-03-31 08:22
文化馆行业创新转型 - 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四大支柱之一,正积极适应时代变化,从保障基本文化权益转向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特别是针对年轻人的文化需求 [1][3] - 江苏拥有117个省、市、县(市、区)文化馆,构建了覆盖广泛的社会大美育体系 [1] - 行业通过延时错时服务、线上公益课堂、街头微文艺展演、文旅融合驿站等多种创新方式提升服务吸引力 [2][3][4][6][7] 创新服务模式与用户参与 -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推出“品苏·夜课堂”晚间公益培训,2022年9月启动后迅速爆满,2024年春季班12门课程、200多个名额在1分钟内被抢光 [2] - 宿迁市文化馆策划“喊宿迁”街头微文艺展演活动,招募6支年轻流行乐队,将演出从馆内搬到城市角落,增强互动性和真实感 [4][5] - 江苏省文化馆推出线上公益课堂《带着大家看展览》,已播出18期节目,每集20分钟,通过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打造“永不关闭的文化馆” [6][7] 课程内容与教学创新 - 文化馆课程从传统的“唱歌跳舞戏曲”老三样,转向时尚品鉴、生活美学、非遗传承等年轻人喜爱的“新三样” [11] -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夜校课程涵盖苏绣、朗诵、陶笛、古典舞等大众艺术,以及尤克里里、拉丁、非洲鼓等小众形式,整体出勤率达到95% [11] - 教学方式注重互动体验,如省文化馆“口才班”通过发音训练、情感激发、即兴演讲和小游戏等方式,提升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11] 文化空间与文旅融合 - 徐州文化馆将“国潮汉风文化驿站”搬进倒马井文化街区,300平方米的空间融合方言打卡、井水煮茶、非遗展示等特色,成为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和游客打卡地 [7][8] - 行业建议通过创办高品位艺术展、高雅艺术导赏、手工作坊等提升空间品质,并在城乡广泛布局文化休闲驿站、微文化市集等小巧灵动空间,生成文化体验新场景 [11] - 文化馆旨在成为城市的“镜子”,反映城市现在的生活和精神气质,与博物馆形成互补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