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

搜索文档
赵一德在基层文化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陕西日报· 2025-07-01 06:5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 旨在坚定文化自信 服务群众美好生活 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需持续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机制 完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增强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 [1] -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包括图书馆 文化馆 博物馆 美术馆 非遗馆等改造提升 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2] 文化产业发展措施 -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推进内部运行机制和经营管理创新 提升综合发展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 [2] - 培壮文化经营主体 完善文化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支持企业融入文娱演艺 文化创意 会展经济等产业链 [2] -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支持群众文艺精品创作 增强城乡基层文化建设自我服务功能 [2] 文化产品创新方向 - 坚持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推出展现时代风采的文化产品 [2] - 健全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激励机制 关心基层文化工作者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2]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图书馆?(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人民日报· 2025-05-11 05:30
图书馆行业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达3248个 全年总流通人次超13亿 [2] - 图书馆已成为文化地标 社交平台常见排队打卡现象 [2] - 现代图书馆功能扩展为城市文化客厅 年轻人追捧的"免费度假村"和"充电桩" [7] 图书馆核心价值 - 坚持"知识严选" 提供权威资源和专业馆员服务 在信息爆炸时代具有不可替代性 [4] - 作为"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 承担守护文化根脉和赓续中华文明的使命 [6] - 国家版本馆永久保藏重要历史文化版本资源 国家图书馆保存多模态文化遗产资源 [6] 数字化转型 - AI技术应用于文献整理和知识服务 如国图采用AI进行前期处理 [7] - "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实现穿越千年的历史对话体验 [7] -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结合 形成相辅相成的新型阅读生态 [8] 创新发展模式 - 从15分钟阅读圈到24小时城市书房 构建新型阅读空间 [7] - 研发文创新产品 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 [7] - 功能从以藏为重发展为藏用并重 实现观念跃迁 [7] 历史文化传承 - 宁波天一阁作为现存最古老藏书楼 历经400多年文脉不断 [5] - 藏书事业从书院藏书、私人藏书发展为现代公共图书馆网络 [5] - 保存甲骨、简牍帛书等珍贵文献 让现代人触摸文明演进脉络 [6]
社区开起书法班,街舞老师请进村
人民日报· 2025-05-08 07:00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模式 - 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开展县域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试点建设,通过文化设施互通、资源融通、服务贯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1] - 试点工作包括挖掘1100余名乡土文化人才组建42个文化社团,发放10969份调查问卷精准配送服务,新增4300余平方米场馆空间[1][2][3][4] 乡土文化人才资源开发 - 镇坪县钟宝镇建立30余人的乡土文化能人库,涵盖吹弹乐器、书法演讲等多领域,如彭长明开设社区书法班服务儿童及老年人[2] - 通过摸底建档、培训展演等措施激活本土人才,实现"村民服务村民"模式,弥补乡村文化服务人才缺口[2] 需求导向型服务配送机制 - 建立"点单配送"项目清单,2024年配送艺术培训、文艺演出等服务185场次覆盖5万余人次,如街舞、旗袍秀等课程直达村级[3] - 构建"需求采集—服务供给—评价反馈—项目调整"闭环机制,实现从"我送你接"到"你需我送"的服务转型[3] 三级服务体系与空间优化 - 形成县级总中心、7个镇级分中心、26个村(社区)联合子中心的三级网络,实现文化资源全域共享[3] - 整合35间闲置办公用房和2所闲置校舍,新增4300余平方米文化场馆,提升阵地服务效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