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

搜索文档
传承百年 唢呐声远(传承)
人民日报· 2025-08-24 06:42
公司发展 - 周家班作为唢呐艺术传承团体 历经7代传承 目前周姓族人中上百人会吹奏乐器 外姓徒众达上千人规模 [2] - 编写《菠林喇叭周家班传承要义》教材 推动非遗进校园 已进入清华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等院校 [2] - 组建小型国际巡演团队 自2017年起在国外演出200多场 2025年春节在美国演出20多场 [3] 艺术传承 - 唢呐艺术(灵璧菠林喇叭)于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 - 保留原生态表演形式 曲目从上百首传统曲目中提炼 包含《百鸟朝凤》《雁落沙滩》《梵字调》等经典作品 [2][3] - 创新推出《周家班》《江湖》《高山流水》等兼具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作品 [3] 表演形式 - 演出采用七八人合奏形式 过程中切换箫 笛 笙 唢呐 鼓等多种乐器 [2] - 开创"渐进式多器乐主奏"新模式 如作品《东风起》给观众全新体验 [3] - 曲目分为过去 现在 未来三种形态 传统剧目展现敬畏美好 现代作品如吹打乐版《孤勇者》引发年轻人共鸣 [3]
唢呐何以“圈粉”年轻人(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05-02 05:51
行业复兴背景 - 唢呐作为传统乐器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在明代戏曲发展中形成深厚群众基础 承载民族情感和文化记忆 [1] - 当代年轻人通过春节庆典和经典影视作品对唢呐产生天然文化亲近感 [1] - 社交平台出现"唢呐一响 燃爆全场"等高度评价 反映年轻群体接受度提升 [1] 行业转型举措 - 唢呐艺人通过匠心传承突破受众面窄和创新不足的困境 发展出单班吹奏 群体演奏 街头表演和舞台演绎等多种形式 [2] - 传统曲牌与流行歌曲结合推动艺术形式多样化 为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奠定基础 [2] - 浙江省文化馆开设公益唢呐课吸引近500人报名 学员40天内实现从零基础到完整合奏的突破 [3] 创新融合趋势 - 年轻一代将唢呐与国漫 游戏配乐融合 如《黑神话:悟空》用唢呐声强化传统神话氛围 [2] - 民乐博主通过唢呐与电音碰撞拓展表现力 无锡交响乐团尝试唢呐与弦乐及AI算法生成的北斗音型跨界融合 [2] - 唢呐凭借高亢 张扬 热烈的特性成为年轻群体追求潮流和表达个性的新选择 [2] 可持续发展路径 - 行业需随文化和审美需求更新探索破圈路径 通过知识普及消除乐器距离感 [3] - 形成从爱好者到传承者的良性循环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3] - 年轻一代用独特审美视角重新发现传统文化价值 体现文化自觉回归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