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于仿生振动隔离的负载转移悬浮背包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IEEE TRO发表!华科团队打造仿生隔振 + 负载调控的“双减压”悬浮背包,破解越野负重痛点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07 18:43
主动悬浮背包技术突破 - 传统背负系统存在缺陷:将垂向惯性冲击直接传递至使用者,导致肌肉疲劳与关节损伤 [1] - 主动悬浮背包创新点:融合可穿戴技术与主动控制机制,动态调节负载与人体相对运动,降低冲击力并提升代谢效率 [1] - 当前研究瓶颈:控制策略过度依赖稳定节律,对复杂步态与突发扰动适应性不足 [1] 生物启发式设计原理 - 肩-腰双支撑结构:模仿人体腰部与肩部协同负载传递机制,通过可控负载转移实现压力合理分配 [3] - HSLDS仿生模型:借鉴鹤类腿部非对称支撑和非线性弹性响应结构,首次应用于背包系统以抑制振荡 [3][14] - 分离式背板设计:通过机械连接将肩部负载部分转移至腰部,改变传统单点支撑模式 [7] 核心技术创新 - 串联弹性执行器(SEA):引入弹性元件缓冲振动冲击,同时主动调节负载运动,降低动载荷传递 [8] - 双质量耦合振荡模型:量化分析电机驱动单元在肩腰负载转移中的力学作用与调节机制 [9] - 统一控制框架:整合负载转移与振荡隔离功能,包含期望轨迹生成和位置控制两大模块 [16][18] 实验性能数据 - 平地行走:肩部压力均值降低45.7%,代谢效率提升18.68% [21] - 楼梯场景:肩部压力峰值降低48.4%,代谢效率提升9.58% [23] - 复杂地形:负载最大加速度减少44.6%,代谢效率提升12.35% [24] - 山地环境:验证系统在真实不规则地形中的适应性 [27] 应用前景与研究方向 - 目标场景:军事巡逻、应急救援、野外探险等高强度负重任务 [29] - 未来方向:开发智能感知与自适应控制技术,提升复杂地形动态调节能力与耐久性 [29] - 学术成果: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