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花石蝴蝶
icon
搜索文档
“绿色情书!”极危物种跨越百年归来
新华网· 2025-08-03 23:24
濒危物种保护与科研突破 - 科研人员将极危物种大花石蝴蝶幼苗成功移栽至云南蒙自天坑60余米深的原生境,实现该物种百年后重返自然家园的突破[1] - 大花石蝴蝶于1895年被英国植物学家发现后一度消失,2021年中国科考队重新发现并突破性培育出数百株幼苗,2025年6月完成野外移栽[2] -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作为国家级设施,截至2024年底保存2.7万种、33万份种质资源,规模居亚洲第一[2] 种质资源库的战略价值 - 该种质库长期保存植物种子、DNA、微生物等资源,保藏能力达国际领先水平,被定位为国家核心战略资源[3] - "十四五"期间新增采集4186种、66572份资源,支撑被子植物、两栖动物研究及水稻、羊肚菌等物种培育[8] - 资源库技术同时应用于抗逆玉米、大豆等作物育种,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撑[10] 生态保护与科研创新 - 高黎贡山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首次记录红鬣羚、云猫等物种,发现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等新物种[10] - 保护区从1983年成立至今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其保护模式被视作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典范[7][10] - 社区实现从狩猎到生态观鸟产业的转型,形成"五星级"观鸟基地与封山育林协同发展模式[8] 技术赋能生物多样性 - 种质库运用遗传多样性分析等科技手段,使大花石蝴蝶等濒危物种实现从实验室繁育到野外回归的全链条保护[2][10] - 新技术应用推动极小种群监测(如喜马拉雅铠兰、滇桐)与新物种发现,形成科研保护闭环[10] - 资源库大科学装置为物种抢救性繁育提供平台,实现珙桐、红豆杉等珍稀植物的系统性保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