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保护

搜索文档
12项北京市属公园科研成果集中发布,部分已应用
新京报· 2025-05-26 20:40
青头潜鸭人工种群已突破百只 青头潜鸭是全球极危物种和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自2019年起,北京动物园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及多家 机构,启动了系统性的青头潜鸭迁地保护工程,专注于攻克人工繁育与野化放归技术。至2022年,北京 动物园成功建立了国内首个青头潜鸭人工种群,并在2023年实现了自主繁殖子三代,创下濒危水鸟保护 的新纪录。 截至2024年末,青头潜鸭迁地保护工作已扩展至京津冀地区,包括四大保育基地: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 研究中心、雄安新区、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及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融合人工孵化育雏技 术、动物行为训练及半自然湿地适应性放归体系,实现了从圈养到湿地生态过渡的重大突破。截至2025 年初,青头潜鸭人工种群规模已突破百只,这标志着我国在青头潜鸭迁地保护方面从技术探索迈向了规 模化应用,为全球濒危水鸟保护提供了成功的"中国范例"。 另外,记者从天坛公园获悉,基于该公园首次发现的桧柏臀纹粉蚧入侵事件,研究人员通过系统观察明 确了其危害对象、年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桧柏臀纹粉蚧在北京地区普遍出现,危害对象主 要是圆柏、龙柏等柏科刺柏属植物,一年可发生2-3代,最适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范 ...
全球极危物种濒临灭绝!全国只剩一只
央视网· 2025-04-28 17:19
斑鳖现状 - 中国境内仅存一只雄性斑鳖"苏苏",生活在苏州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年龄无法确定但可能超过70年[2][4][7] - 斑鳖是全球最濒危物种之一,目前全球已知存活个体仅2只且均为雄性[7][10] - 斑鳖是现存最大淡水鳖,背甲可达1.5米,体重115公斤,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和红河流域[7] 历史背景 - 斑鳖在古代被称为"鼋",商朝青铜器和清朝杭州藩司衙门均有相关记载[7] - 20世纪50年代苏州动物园建园时已存在该斑鳖个体[2] - 21世纪以来斑鳖数量锐减,2006年后红河流域未再发现幼体[7] 保护尝试 - 2008年曾尝试将长沙雌性斑鳖"湘湘"与苏州雄性配对,成功交配但孵化失败[8][10] - 2019年第五次人工授精后雌性斑鳖死亡,导致繁殖计划终止[10] - 目前斑鳖无法实现人工繁育,保护手段限于个体养护[8][10] 保护建议 - 专家建议采取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结合策略,包括划定保护区、修复产卵沙滩[12] - 建立人工繁育中心是可行方案,参考鼋保护经验已培育出1000余只幼鼋群体[12] - 需加强打击非法捕捞,相关技术成果曾获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海昌技术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