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

搜索文档
解码科技强国征程上的奋斗者
中国青年报· 2025-05-29 10:33
深海科技领域 - "奋斗者"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载人数量最多、下潜和上浮速度最快、作业时间最长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1] - 近5年"奋斗者"号已累计开展300多次下潜,与4个国家合作对9条主要深渊海沟开展科学考察 [1] - 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测量到10909米深度,并首次实现万米海底作业的高清视频直播和互动 [1] - 考察获得了万米海底环境数据,发现深海生物新物种,并开展长期观测和现场试验 [1] 电磁兼容技术 - 电磁兼容领域通过连续几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成功破解大型系统研制过程中的风险 [2] - 技术突破实现了产品品质快速提升,从业者观念从"事后整改"转向"正向设计" [2] 生态保护与基因研究 - 天山野果林被证实是全球栽培苹果的祖先地,是林果业发展的重要基因储备 [2] - 通过遥感、无人机、地面雷达等新技术应用,已成功恢复天山野果林的生态 [2] 航天科技与科普教育 - 中国空间站在"十四五"期间连续进行4次"天宫课堂"活动 [2] - 科普活动在青少年中建立科技发展信心,培养未来科技人才 [2] 人工智能产业 - 人工智能领域需要敢想敢闯的年轻从业者,某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仅32岁 [3] - 年轻科技工作者能将先进成果转化到实际生产生活,具有良好创意和想象力 [3]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 青年被视作未来科技创新主力军,科研关键在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3] - 需要持续培养科学兴趣,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学习科学 [3]
向世界展现中国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科技日报· 2025-05-29 08:46
深海探测技术 - "奋斗者"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成为目前世界上载人数量最多、下潜和上浮速度最快、作业时间最长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1] - 近五年来累计开展300多次下潜,与4国合作对9条主要深渊海沟开展科学考察,获得万米海底环境数据并发现深海生物新物种 [1] 电磁兼容技术 - 电磁兼容科研团队发现电磁发射内在规律,首次提出电磁干扰要素集理论和方法,推动电磁兼容科研进展 [2] - 该技术应用范围广泛,从小型家电到大型飞机舰船均需关注电磁兼容问题 [2] 人工智能与算力技术 - 公司突破算力瓶颈,实现不同芯片高效连接及大模型在多种芯片上的自动化高效部署,将硬件算力资源转化为标准化服务 [3] - 人工智能算法在硬件上的计算效率提升三倍以上,典型案例由24岁实习生主导完成 [6]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 科研团队强调工程一线实践,博士生需至少一年时间在工程一线锻炼,以解决真实问题 [4] - 原始创新需敢于失败,提出问题是关键,团队持续在工程一线探索新问题 [4] 科技强国建设 - 科技创新工作向"有组织科研"方向进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与科学认知转变 [6] - 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年轻人潜力,人工智能领域涌现敢想敢闯的年轻人才 [6] - 载人深潜精神包括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推动极限科研与极端挑战 [7]
五位科技领域代表与中外记者交流 创新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接力长跑(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5-29 06:12
科技创新进展 - "奋斗者"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载人数量最多、下潜和上浮速度最快、作业时间最长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1] - 近5年来"奋斗者"号累计开展300多次下潜,获得万米海底的环境数据 [1] - 载人深潜装备发展正推动智能化、谱系化和体系化,团队规模扩大,包括院校、企业、应用方和产业机构 [1] - 电磁兼容研究领域实现早期量化设计代替后期测试验证,促进产品品质快速提升 [1] 科研组织与合作 - 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集合全国1000多支科考队,6300余人次参与 [2] - 考察成果将加强实际应用,服务于国家和地方需求 [2] - "有组织科研"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科学认知转变 [1] 人工智能发展 - 上海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不同芯片高效连接,支持多个大模型在各种芯片上的自动化高效部署 [2] - 公司员工平均年龄32岁,致力于将硬件算力资源变成标准化服务 [2] - 目标让人工智能技术走入千行百业,加速广泛落地 [2] 科研人才培养 - 团队要求博士生在工程一线锻炼一年以上,引导师生奔赴真现场解决真问题 [2] - 科学教育工作者反映最前沿的科学案例越来越多来自国内成果 [3] - 开展"科学家、工程师与青少年共筑未来"活动,在青少年心中留下科学印迹 [3]
“把论文写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五位科技领域代表畅谈一线创新故事
经济日报· 2025-05-29 02:45
科技领域发展 -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二研究所所长叶聪主持完成的"奋斗者"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载人数量最多、下潜和上浮速度最快、作业时间最长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1] - 团队将持续推动载人深潜的智能化、谱系化和体系化发展 [1] -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团队首次提出电磁干扰要素集理论和方法,解决了从吹风机到飞机舰船的电磁兼容问题 [1] 生物资源与生态研究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团队在新疆发现多个新物种及独特生态功能和生物活性,对医药科学发展有重要作用 [2] - 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而特殊的生物资源 [2] 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 - 上海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夏立雪入选AI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芯片方向Top100)和斯坦福学科Top2%科学家榜单 [3] - 公司目标为突破算力瓶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普惠化发展 [3] - 中国拥有独特产业链生态和丰富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高效落地提供基础 [3] 科普与科技文化融合 -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老师陈征参与国家科普科教重大政策咨询及《天宫课堂》等科普活动,致力于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现象以吸引公众参与科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