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

搜索文档
解码科技强国征程上的奋斗者
中国青年报· 2025-05-29 10:33
深海科技领域 - "奋斗者"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载人数量最多、下潜和上浮速度最快、作业时间最长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1] - 近5年"奋斗者"号已累计开展300多次下潜,与4个国家合作对9条主要深渊海沟开展科学考察 [1] - 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测量到10909米深度,并首次实现万米海底作业的高清视频直播和互动 [1] - 考察获得了万米海底环境数据,发现深海生物新物种,并开展长期观测和现场试验 [1] 电磁兼容技术 - 电磁兼容领域通过连续几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成功破解大型系统研制过程中的风险 [2] - 技术突破实现了产品品质快速提升,从业者观念从"事后整改"转向"正向设计" [2] 生态保护与基因研究 - 天山野果林被证实是全球栽培苹果的祖先地,是林果业发展的重要基因储备 [2] - 通过遥感、无人机、地面雷达等新技术应用,已成功恢复天山野果林的生态 [2] 航天科技与科普教育 - 中国空间站在"十四五"期间连续进行4次"天宫课堂"活动 [2] - 科普活动在青少年中建立科技发展信心,培养未来科技人才 [2] 人工智能产业 - 人工智能领域需要敢想敢闯的年轻从业者,某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仅32岁 [3] - 年轻科技工作者能将先进成果转化到实际生产生活,具有良好创意和想象力 [3]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 青年被视作未来科技创新主力军,科研关键在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3] - 需要持续培养科学兴趣,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学习科学 [3]
向世界展现中国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科技日报· 2025-05-29 08:46
本场发布会聚焦"弘扬科学家精神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来自科技领域的五位优秀代表分享了各自 科研进展,以及推动建设科技强国需要抱持怎样的信念和精神。 中国科学家开辟新赛道 电磁领域似乎很高冷。但无论是小到吹风机、电视机,还是大到飞机和舰船,大家都会关注电磁兼 容问题。 "长期以来,电磁兼容一直被认为是'玄学'问题,我和我的团队就是要把这个'玄学'变为科学。我们 常年在一线,冬战三九夏战三伏,就是为了拿到宝贵的科研数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打拼。"中国 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苏东林说,科研团队最终发现了电磁发射的内在 规律,并且首次提出了电磁干扰要素集理论和方法,这些工作助力电磁兼容科研向前推进。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现场分享了一则小故事:沙漠科考中自己不小心碰翻 了一瓶矿泉水,水浸到沙漠地表的黑色苔藓上,这种黑色的、休眠的、非常干燥的苔藓个体瞬间变绿。 只需3到5秒,植物体就变绿了,叶片展开,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在随后的研究中又发现,这种苔藓植物能适应火星模拟环境。"张元明说,类似这样的生命现象报 道出来后,引起国际社会广泛报道和关注,"中国科学家确实在这方面开辟 ...
五位科技领域代表与中外记者交流 创新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接力长跑(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5-29 06:12
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五位科技领域代表围绕"弘扬科学家 精神矢志建设科技强国",分享了科研经历和心得体会。 "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很多新进展,科研人员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关键力量。 "奋斗者"号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所长叶聪,带领团队研发载人深潜装备。 他们研制的"奋斗者"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载人数量最多、下潜和上浮速度最快、作业时 间最长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近5年来,"奋斗者"号累计开展300多次下潜,获得万米海底的环境数 据。"载人深潜装备的发展让我们对深海科技进步有了足够的信心。面向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动载人深 潜的智能化、谱系化和体系化。"叶聪说,"我们团队也在不断壮大,不仅仅是以前的院校、企业,现在 还有更多的应用方,甚至是面向产业的机构参与进来。"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上海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夏立雪是一名90后创业者,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2岁。"我们把不同芯片进行高效连接,实现多个大 模型在各种芯片上的自动化高效部署,让硬件算力资源变成像水电煤一样的标准化服务,走入 ...
“把论文写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五位科技领域代表畅谈一线创新故事
经济日报· 2025-05-29 02:45
本报北京5月28日讯(记者沈慧)国新办28日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来自科技领 域的代表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主题,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陈征是北京交通大学的一名物理老师,曾参与多项国家科普科教重大政策咨询和《天宫课堂》、全国科 技周等重大活动。作为一名科技文化融合工作者,他这样看待自己的工作:在课堂上给学生做好帮手; 做科普时,扮演好"科学大院"门口的门迎,想方设法将那些抽象的知识变成生动、直观的自然现象,吸 引更多人关注科学、走近科学、了解科学,进而学习科学、投身科学。 上海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夏立雪,是一名"90后",曾入选AI2000人工智 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芯片方向Top100)、斯坦福学科Top2%科学家榜单。"人工智能正在深刻 改变世界,中国有自己独特的产业链生态,也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怎么能够让人工智能在中国率先实 现高效落地和广泛普及,是我们这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夏立雪说,无问芯穹最大的 目标是突破算力瓶颈,推动人工智能实现技术普惠。"现在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更多优秀 的年轻人跨越行业壁垒,投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