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磁兼容
icon
搜索文档
解码科技强国征程上的奋斗者
中国青年报· 2025-05-29 10:33
深海科技领域 - "奋斗者"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载人数量最多、下潜和上浮速度最快、作业时间最长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1] - 近5年"奋斗者"号已累计开展300多次下潜,与4个国家合作对9条主要深渊海沟开展科学考察 [1] - 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测量到10909米深度,并首次实现万米海底作业的高清视频直播和互动 [1] - 考察获得了万米海底环境数据,发现深海生物新物种,并开展长期观测和现场试验 [1] 电磁兼容技术 - 电磁兼容领域通过连续几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成功破解大型系统研制过程中的风险 [2] - 技术突破实现了产品品质快速提升,从业者观念从"事后整改"转向"正向设计" [2] 生态保护与基因研究 - 天山野果林被证实是全球栽培苹果的祖先地,是林果业发展的重要基因储备 [2] - 通过遥感、无人机、地面雷达等新技术应用,已成功恢复天山野果林的生态 [2] 航天科技与科普教育 - 中国空间站在"十四五"期间连续进行4次"天宫课堂"活动 [2] - 科普活动在青少年中建立科技发展信心,培养未来科技人才 [2] 人工智能产业 - 人工智能领域需要敢想敢闯的年轻从业者,某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仅32岁 [3] - 年轻科技工作者能将先进成果转化到实际生产生活,具有良好创意和想象力 [3]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 青年被视作未来科技创新主力军,科研关键在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3] - 需要持续培养科学兴趣,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学习科学 [3]
向世界展现中国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科技日报· 2025-05-29 08:46
深海探测技术 - "奋斗者"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成为目前世界上载人数量最多、下潜和上浮速度最快、作业时间最长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1] - 近五年来累计开展300多次下潜,与4国合作对9条主要深渊海沟开展科学考察,获得万米海底环境数据并发现深海生物新物种 [1] 电磁兼容技术 - 电磁兼容科研团队发现电磁发射内在规律,首次提出电磁干扰要素集理论和方法,推动电磁兼容科研进展 [2] - 该技术应用范围广泛,从小型家电到大型飞机舰船均需关注电磁兼容问题 [2] 人工智能与算力技术 - 公司突破算力瓶颈,实现不同芯片高效连接及大模型在多种芯片上的自动化高效部署,将硬件算力资源转化为标准化服务 [3] - 人工智能算法在硬件上的计算效率提升三倍以上,典型案例由24岁实习生主导完成 [6]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 科研团队强调工程一线实践,博士生需至少一年时间在工程一线锻炼,以解决真实问题 [4] - 原始创新需敢于失败,提出问题是关键,团队持续在工程一线探索新问题 [4] 科技强国建设 - 科技创新工作向"有组织科研"方向进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与科学认知转变 [6] - 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年轻人潜力,人工智能领域涌现敢想敢闯的年轻人才 [6] - 载人深潜精神包括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推动极限科研与极端挑战 [7]
“把论文写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五位科技领域代表畅谈一线创新故事
经济日报· 2025-05-29 02:45
科技领域发展 -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二研究所所长叶聪主持完成的"奋斗者"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载人数量最多、下潜和上浮速度最快、作业时间最长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1] - 团队将持续推动载人深潜的智能化、谱系化和体系化发展 [1] -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团队首次提出电磁干扰要素集理论和方法,解决了从吹风机到飞机舰船的电磁兼容问题 [1] 生物资源与生态研究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团队在新疆发现多个新物种及独特生态功能和生物活性,对医药科学发展有重要作用 [2] - 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而特殊的生物资源 [2] 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 - 上海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夏立雪入选AI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芯片方向Top100)和斯坦福学科Top2%科学家榜单 [3] - 公司目标为突破算力瓶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普惠化发展 [3] - 中国拥有独特产业链生态和丰富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高效落地提供基础 [3] 科普与科技文化融合 -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老师陈征参与国家科普科教重大政策咨询及《天宫课堂》等科普活动,致力于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现象以吸引公众参与科学 [2]
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安全等标准研制
快讯· 2025-04-28 19:16
汽车电子标准研究推进 - 持续完善汽车电磁兼容标准体系,推动道路车辆电磁兼容强制性国家标准审查报批 [1] - 公开征求静电放电等标准意见,推动整车天线OTA、电磁环境适应性等电磁兼容标准研制 [1] - 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安全等标准研制 [1] 电子设备质量提升 - 开展电子设备加速试验可靠性标准预研,推动IP等级、环境评价标准修订 [1] - 提升电气及电子设备质量水平 [1] 车载电子部件规范 - 推动车载MEMS激光雷达和前方视野辅助等标准审查报批 [1] - 公开征求车载显示终端等标准意见 [1] - 加快车载无线广播接收系统和车载惯导标准研制,规范车载电子部件产品性能 [1]
佳驰科技:军工隐身材料供应商,产品已批量应用于第四代隐身战机
梧桐树下V· 2024-12-03 16:29
行业背景与核心观点 - 隐身材料已成为现代国防装备的刚需产品,尤其在第五代战斗机中隐身性是最显著特征,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时代[1] - 现代探测手段覆盖雷达、红外等多频谱,隐身材料需解决多频段兼容技术瓶颈,技术门槛极高[2] - 2024年中国国防预算达16655.4亿元,同比增长7.2%,政策推动装备升级换代,隐身材料作为新质生产力需求刚性[7] - 全球军机升级聚焦隐身性能,中国老旧机型替换及隐身导弹/无人机等发展将带动隐身材料市场扩张[8] 公司技术实力 - 佳驰科技是国内主要EMMS提供商,突破薄型化、轻量化及超宽带兼容隐身材料技术,打破国外垄断[2] - 公司由邓龙江院士创立,研发团队来自电子科大等高校,拥有63项专利(含23项发明专利)[2][9] - 建立大型仿真平台实现电磁散射计算,缩短研发周期,四大吸收剂体系解决多频段隐身问题[9] -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5项国家级/省级科技奖项[2] 财务表现与订单 - 2021-2023年营收复合增速36.02%,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速32.34%,2024年预计营收10.2-11.5亿元(同比+3.99%-17.25%)[4][6] - 综合毛利率持续高于75%(2024H1为78.29%),远超行业平均45%水平[9][10] - 截至2024年1月在手订单4.82亿元(不含税),产能紧张导致部分订单削减[12] 募投与产能规划 - 拟募资12.45亿元,用于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11] - 生产基地达产后预计新增年收入5.18亿元,净利润1.61亿元[12] - 研发中心将扩大团队规模,提升高端设备投入以强化技术优势[11] 市场前景 - 隐身材料在战机渗透率快速提升,未来6代机及隐身导弹/舰艇等将驱动需求[8] - 民用电磁兼容材料全球市场规模2020年68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82亿美元[8] - 军工产品定型后供应商粘性高,公司已批量供应三代/四代战机材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