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儿智力糖浆
icon
搜索文档
不是“智商药”,而是处方药——还原“小儿智力糖浆”的真相
齐鲁晚报· 2025-09-29 18:05
名称争议与公众认知 - 药品名称“小儿智力糖浆”中的“智力”在中医药语境中指改善注意力、记忆力与学习专注度,而非提升智商水平,公众存在误读[3] - 药品命名源于唐代医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的“孔圣枕中丹”,经现代化裁而成,核心药物包括龟板、龙骨、远志、石菖蒲[3] - 药品为处方药,必须对症使用,适应症为心肾不足、痰浊阻窍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急躁、睡眠不安,并非适用于所有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3] 循证证据与临床研究 - 2019年一项纳入120例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研究显示,小儿智力糖浆组在改善抽动症状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且不良反应更少[6] - 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对照试验显示,药品在改善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良好[6] - 2017年《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首次将药品纳入,2023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进一步明确其为中成药治疗ADHD的常用选择之一[7] 临床疗效与应用 - 临床观察显示药品能提升患儿注意力集中度和课堂表现,改善情绪急躁与睡眠不安,但药效需数周显现,疗程一般为三个月至一年[7] - 药物起效非立竿见影,需持续干预,突然停药可能影响疗效并导致症状反复[7] - 药品针对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专注度差并伴随情绪急躁、睡眠不安或抽动症表现的患儿,必须由医生根据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使用[13] 质量标准与监管保障 - 新版《中国药典》对小儿智力糖浆的药材来源、炮制工艺、有效成分含量提出更高要求,提升了药品生产的稳定性与可控性[8] - 国家药监局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显示,自2002年上市以来,药品累计使用近150万人次,仅报告33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002%,无严重不良事件[9] - 国家药监局近期发布《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对药材溯源、生产过程控制及成品质量抽检提出更严格具体的要求,推动行业进入全链条监管新阶段[10] 生产企业与行业实践 - 葵花药业作为主要生产方,构建了从药材种植到生产工艺的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并在原料筛选、成分控制及设备升级方面进行重点优化[9] - 企业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实践被视为现代中药实现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并持续引领同类产品的品质升级[9] - 在监管、学术与产业共同作用下,药品质量与安全得到持续强化,为传统中成药的规范化、国际化提供支撑[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