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黄人等IP玩具
icon
搜索文档
IP新消费更新解读:泡泡玛特、布鲁可、阿里影业、卡游
2025-06-09 23:30
涉及的公司 布鲁可、泡泡玛特、阿里影业(大麦娱乐)、卡游 核心观点和论据 布鲁可 - **销售情况**:2025 年一季度营收超 7 亿,同比增超 60%,国内 6 亿多,海外 8000 多万;二季度延续增长,4 月超 3 亿,5 月预计近 5 亿,上半年预计 20 亿,全年目标 40 - 45 亿;纳入港股通后股价涨超 20% [1][2] - **IP 商业化**:奥特曼 IP 收入占比预计从 2024 年的 50%降至 2025 年的 45% - 50%,变形金刚有望达 25%,英雄无限和假面骑士预计均超 10%;新 IP 小黄人、柯南、宝可梦二代等逐步上架 [1][4] - **推新策略**:2025 年 3 月以来上新加速,预计全年超 500 个 SKU;经典 IP 升级迭代,新 IP 表现良好 [1][5] - **区域扩展**:2024 年海外收入占比 3%,2025 年预计提至 10%,主要在东南亚,北美和欧洲合计不到一半,计划拓展 [1][7] - **用户拓展**:通过新 IP 和老 IP 迭代提升 SKU 数量,巩固老用户;成人向和女性向市场有拓展成效,16 岁以下低龄用户占比从 80%降至 75% [8] - **业绩预期**:预计 2025 年收入 40 - 45 亿,同比增超 90%;2026 年超 60 亿,同比增超 40%;2025 年利润约 11.5 亿,2026 年 16 - 17 亿 [10] - **后续增长与风险**:后续增长依赖新 IP 或爆品;6 月推女性向三丽鸥新 IP,暑期上线侏罗纪世界等产品;风险是 7 月 9 日解禁比例达 90%,基石投资人解禁 30% [11] 泡泡玛特 - **销售情况**:2025 年一季度国内销售同比接近翻倍,海外增长四五倍,美洲和欧洲增长八至九倍;二季度国内外增速更好,预计二季度收入 80 亿以上;全年收入有望达 270 - 300 亿,利润 80 - 100 亿 [2][22] - **IP 战略**:不过分消耗 IP,用拉布布带动其他 IP 销售,对标 Hello Kitty 运营;拉布布未来两到三年有望达百亿级别;新兴 IP 如 crybaby、星星人有增长潜力 [17][18] - **终端销售**:国内一季度强劲,同比接近翻倍;海外更出色,同比增长四五倍,美欧达八至九倍;2025 年 4 月国内线下同店同比增 50%,一季度约 23%;线上三大渠道 4 月同比增速 287%,一季度 223% [19][20] - **海外市场**:2025 年计划建 100 家海外门店,截至 5 月底超 140 家;美国一季度同比增近 900%,欧洲超 600%;二季度仍加速增长 [21] - **估值水平**:作为 IP 潮玩龙头,可给估值溢价,对标可达 40 倍 PE,按 100 亿利润市值可达 4000 亿 [23] 阿里影业(大麦娱乐) - **股价上涨原因**:发布 2025 财年业绩报告,表现良好;战略调整,淡化传统影视,发展 IP 娱乐和演出业务;人员调整,影视人员流向相关板块;新消费资金偏好带来高估值;受布鲁可入通催化 [13] - **IP 市场重视原因**:2025 财年 IP 衍生业务占收入 20%,2024 年收入 14.3 亿;锦鲤拿去开发影视剧衍生品年收入约 1 亿;阿里鱼业务 2024 年收入超 12 亿,同比增 90% [14] - **成长亮点**:演出票务贡献超 70%收入,IP 衍生品占 20%;大麦与阿里鱼资产估值重塑;计划尝试泡泡玛特模式开发内部孵化品牌 [15] - **业绩预期与估值**:2025 年 IP 衍生品调整后 EBITDA 预计 3.5 亿,大麦收入预计增 15%,利润 8.5 - 9 亿;两块业务预计调整后 EBITDA 约 12 亿,给予 25 倍估值合理,上探 30 倍可能,有 20%上升空间 [16] 卡游 - **收入情况**:2021 - 2024 年收入波动,2024 年达 100 亿;2025 年一季度销售增长不乐观,二季度仍有下滑压力 [26][27] - **IP 贡献**:2024 年小马宝莉占七至八成,奥特曼约 10% - 20%;2025 年一季度哪吒占比约五成,小马宝莉下滑 [28] - **未来预期**:业绩有不确定性,新产品和活动或弥补销量,悲观情况收入下滑 [29] - **未来增长点**:品类扩张,涉足文具、人偶、拼搭积木等;海外市场拓展,布局东南亚 [3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布鲁可产品价格带主要集中在 29 - 49 元区间,占比约七八成;90%销售渠道为流通渠道,KA 客户渠道去年仅占 10%,今年发力 [4] - 泡泡玛特二季度头部 IP 持续推尖货,高客单价产品如搪胶、毛绒类频繁上市 [17] - 阿里影业阿里鱼业务包括 B2B 转授权,运营线上旗舰店,通过快闪店拓展线下渠道 [14] - 卡游利润率高但历史收入波动大,未上市需观察招股书评估潜力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