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弗罗林金币
icon
搜索文档
古代国际货币的良币驱逐劣币法则
金融时报· 2025-07-25 10:44
劣币与良币的定义及演变 - 劣币与良币是相比较而产生的概念 同种金属钱币中 含铜量较低的阿斯铜币(6盎司)相对于含铜量较高的(10盎司)为劣币 反之则为良币 [2] - 不同金属钱币中 含铜量1盎司的阿斯铜币相对于含银量1/84罗马磅的狄纳里银币成为劣币 狄纳里银币则成为良币 [3] - 罗马共和国后期阿斯铜币重量从12盎司持续减至6盎司 导致公元前27年市场流通的阿斯铜币平均重量不足半盎司(11克) [2] 劣币驱逐良币的机制 - 在并行等价流通条件下 人们优先使用劣币支付并收藏良币 导致劣币充斥市场而良币退出流通 [2] - 蒙代尔提出劣币驱逐良币的条件是"二者以相同价格兑换" 作者补充需满足"比价确定且在一国境内流通" [3] - 威尼斯制造的格罗索银币成色下降后 各国仿制品成色持续降低 形成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11] 古代国际货币的特征 - 国际货币需通过降低本国出口商品价格换取 具有相对稀缺性 由国际收支份额大的国家发行 [4][8] - 威尼斯格罗索银币(1201年)和佛罗伦萨弗罗林金币(1252年)曾作为主要国际货币 后者因纯金制造(3.5克 98.6%成色)被150个地区仿造 [10] - 杜卡特金币(1284年)含金量3.545克(99.47%成色)超越弗罗林金币 15世纪成为欧洲主要国际贸易货币 [11] 可兑换货币的历史渊源 - 古代已出现类似现代可兑换货币的国际货币 需用本国货币高价购买或低价出口商品换取 [7][8] - 现代可兑换货币定义为能自由兑换且不受国际支付限制的货币 不可兑换货币则受外汇管制约束 [6][9] - 成为国际可兑换货币需满足两个条件:取消外汇管制 且发行国在全球国际收支中占较大份额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