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弱筋小麦
icon
搜索文档
三夏麦收:弱筋小麦如何变得“强”起来
新华社· 2025-05-30 15:44
行业概况 -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达80余万亩,年产超32万吨,致力于打造"中国弱筋小麦第一县"品牌[3] - 弱筋小麦是制作饼干、糕点的重要原料,淮滨县气候条件特别适合其生长,小麦粒质软、筋力弱、蛋白含量低[3] - 当地推广氮肥前移、测土配方施肥、"一喷三防"等种植技术,有效提升弱筋小麦品质[3] 产量与价格 - 2023年弱筋小麦亩产同比增产100多斤,高产地块达1150斤/亩[4] - 弱筋小麦价格较普通小麦高5分至1毛/斤,农户种植积极性高[4] - 龙头企业收购价高于普通小麦,一亩地流转费用达750元[6] 产业链发展 - 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从种子到收购的全链条服务[6] - 淮滨县海莲粮食加工公司向河南知名食品企业供应"前路粉",计划大量收购优质弱筋小麦[6] - 国内知名面粉加工企业纷纷在当地设立收购站点抢购原料[6] 政府与企业举措 - 政府推进"弱麦强县"战略,扩大种植规模并提升精深加工能力[8] - 龙头企业配备齐全的仓库与烘干设备,积极筹措收购资金保障农户收益[6] - 计划通过科技赋能、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延伸助力农民增收[8] 市场动态 - 弱筋小麦面粉被加工成糕点、饼干销往全国,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6] - 收购季期间粮食运输车辆排成长龙,企业加班加点确保颗粒归仓[8]
高质量发展践悟丨监督护航做好“土特产”文章
乡村特色产业监督保障机制 - 河南省信阳市建立乡村振兴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协调联动机制,每季度召开调度会实现信息共享,梳理17项重点任务、25个责任单位并制定78项监督措施[4] - 信阳市对乡村特色产业实施"嵌入式"监督,采取数据比对、台账核查等方式动态监测政策执行偏差,重点整治"重申报轻落实""数据造假"等作风问题[4] - 普洱市开展"清风护茶"行动解决古茶林申遗保护问题,建立咖啡生豆质量追溯体系,并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监督机制[5] - 石柱县将"三色"产业纳入政治监督清单,排查涉农补贴发放、农技指导等问题,对项目申报到资金发放开展"全链条"监督[6] 特色产业发展数据与规模 - 普洱市茶园面积突破200万亩,咖啡年产量近6万吨,通过监督推动有机茶园转换和品牌建设[5] - 石柱县"三色"产业总体规模达75万亩,形成"山上种连、山下种椒、水中种莼"的立体发展模式[10] - 信阳市重点打造信阳毛尖、弱筋小麦等特色农业产业,建立挂牌督办机制分批处理问题线索[4] 监督技术手段创新 - 信阳市搭建乡村振兴监督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资金挪用等异常情况,实现"线上预警+线下核查"[8] - 石柱县建立数字监管平台健全黄连种植审批巡查机制,出台《黄连种植空间利用规划》强化全过程监管[10] - 普洱市建立营商环境"监测点+观察员"制度,在茶咖重点企业设立监测点捕捉职能部门不作为问题[9] 产业延伸与融合发展 - 普洱市推动茶咖文创、牛油果护肤品等延伸领域监督,打造"种植—加工—文旅"三产融合产业集群[13] - 石柱县推动黄精、莼菜等农产品自营出海,农业电商蓬勃发展,加强对产业链"扩面提质延链增效"的监督[14] - 信阳市推动监督与治理融合,通报曝光113起骗取产业项目资金案例,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完善联农带农机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