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与加工
搜索文档
奋战四季度 确保全年红丨农高区小麦“链”成记
河南日报· 2025-11-12 07:21
农业政策与战略方向 - 全省正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以决战决胜姿态奋战四季度,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农高区需在发展上体现高标准、创新上追求高水平、产业上实现高质量 [5] 种子研发与科技创新 - “周麦36”是农高区明星品种,示范田曾创下亩产1601.5斤的高产纪录,凭借抗倒伏、高蛋白特性入选国家推广目录 [3] - 农高区依托“省主导、市主体、县主责”机制,与科研机构及院校合作搭建了46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建成了小麦原种中试生产线 [3] - 具有防心梗功能的国审“豫农907”等功能性、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正在加快试种 [3] - 新型微生物菌剂技术已大面积推广应用,能在减少化肥使用的情况下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 [3] 智慧农业与田间管理 - 农高区正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大项目,优化提升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启动建设2万亩数字化种植基地,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区 [4] - 智慧农业信息中心大屏实时显示土壤、气候等数据,以科技赋能田间管理 [4]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 - 在食品产业园内,小麦经过链条锻造“身价”倍增,例如面粉经全自动化生产线制成面包,价值翻了几番 [5] - 产业链正从面粉、面制品等初级产品,向烘焙食品、生物制品等中高端产品跃升 [5] - 免疫球蛋白、多功能抗菌肽等项目拟落地,知名烘焙企业组团入驻创业孵化园 [5] - 农高区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良种繁育基地,做强做优产业链条 [5]
河南小麦产业链联盟揭牌成立 让小麦种得好卖得好用得好
河南日报· 2025-09-15 07:19
行业核心地位与现状 - 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是全国第一小麦生产、加工大省,年加工量超3000万吨 [1][2] - 河南生产了全国三分之一的方便面、四分之一的馒头、五分之三的汤圆,并拥有三全、思念、白象等全国知名龙头企业 [2] - 行业面临专用小麦品种自给率不足50%、精深加工率仅15%、副产物利用率不足20%等“大而不强”的困境 [2] 产业发展目标与规划 - 联盟计划将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总体产业规模力争达到2500亿元 [4] - 目标将精深加工率提高至35%,副产物利用率提升至50%以上,推动产业链增值超200亿元 [5] - 规划订单履约率稳定在90%,带动100万农户增收,并打造“豫麦”区域公用品牌,培育3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 [6][7] 战略举措与实施路径 - 技术攻关端将联合科研机构培育富硒等专用小麦品种,目标将专用小麦品种自给率提升至80% [8] - 加工环节将开发膳食纤维等功能产品,并推广智能烘干等新技术以降低25%能耗 [8] - 联盟将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提供贴息贷款以解决种植端融资难问题,并采用“保底收益+二次分红”模式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8][10] - 品牌建设方面将加快整合“政产学研用金”各方力量,统一标识和溯源认证,并与海关部门合作建立出口“绿色通道” [8][9]
三夏麦收:弱筋小麦如何变得“强”起来
新华社· 2025-05-30 15:44
行业概况 -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达80余万亩,年产超32万吨,致力于打造"中国弱筋小麦第一县"品牌[3] - 弱筋小麦是制作饼干、糕点的重要原料,淮滨县气候条件特别适合其生长,小麦粒质软、筋力弱、蛋白含量低[3] - 当地推广氮肥前移、测土配方施肥、"一喷三防"等种植技术,有效提升弱筋小麦品质[3] 产量与价格 - 2023年弱筋小麦亩产同比增产100多斤,高产地块达1150斤/亩[4] - 弱筋小麦价格较普通小麦高5分至1毛/斤,农户种植积极性高[4] - 龙头企业收购价高于普通小麦,一亩地流转费用达750元[6] 产业链发展 - 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从种子到收购的全链条服务[6] - 淮滨县海莲粮食加工公司向河南知名食品企业供应"前路粉",计划大量收购优质弱筋小麦[6] - 国内知名面粉加工企业纷纷在当地设立收购站点抢购原料[6] 政府与企业举措 - 政府推进"弱麦强县"战略,扩大种植规模并提升精深加工能力[8] - 龙头企业配备齐全的仓库与烘干设备,积极筹措收购资金保障农户收益[6] - 计划通过科技赋能、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延伸助力农民增收[8] 市场动态 - 弱筋小麦面粉被加工成糕点、饼干销往全国,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6] - 收购季期间粮食运输车辆排成长龙,企业加班加点确保颗粒归仓[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