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搜索文档
点绿成金:广东林业产业冲刺万亿大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6:38
南方财经记者张梦琦实习生苏玉霞广州报道 广东六成以上面积是林地,广袤的林地是"两山"转化的主战场。 在绿美广东的建设过程中,科技正成为推动生态保护、修复与发展的关键力量。 其中,古树名木是承载历史记忆的"活文物",智慧守护让生态的根脉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广东的8.5 万余株古树名木如今都有了专属的"数字身份证",电子图文档案的建立让"一树一码"" 一张图"的动态化 管理成为现实。通过专门的管理系统,古树的生长状况、保护措施等信息实现信息化归集,为精准保护 提供了科学依据。 针对全省超800株一级古树名木,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24小时无死角看护,实时掌握其生长状况。同 时,PiCUS-3弹性波诊断仪、根系扫描雷达等设备的应用,让保护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置病虫害侵 袭、人为破坏等问题,全方位守护古树名木的健康。 近年来,广东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科技护绿、产业兴绿正推动广东的生 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动能。 近日,南方财经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目前全省森林面积达1.4397亿亩,森林覆盖率达53.39%,跃 居全国最"绿"省份之一。依托卫星遥感、AI监测等数字化手段,广东构建起覆盖全省的 ...
以竹为师(文思)
人民日报· 2025-08-06 06:21
竹子全身皆是宝。但我此文阐述的不是它物质层面上的奉献,而是想说点其他。 梅兰竹菊,号称植物界"四君子"。倘若按时令排序,则是春有兰、秋有菊、冬有梅,那么竹当指"夏 竹"吧?其实又何止于夏?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竹子始终翠色长在,清新可人。有人说它四季常 青,有君子之骨;柔韧难折,有君子之度;有荣无枯,有君子之风。这实在是竹子的生动写照。 竹子乃古今画家最喜描摹的对象之一。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曾转述画家文与可的一段 话:"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 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郑板桥则这样评述:"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淡 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藐兹后学,何敢妄拟前贤,然有成竹,无成 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竹子也是古今诗人常爱描述的对象。唐代元结有诗云:"山竹绕茅舍,庭中有寒泉。西边双石峰,引望 堪忘年。"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曾自撰和大量引述历代诗人咏竹的诗句,如:"月映竹成千个字""万 竹扫天青欲雨""新笋成时白昼长""老犹栽竹与人看"等等,不一而足。 竹有情有义。"新竹高于旧竹枝,全 ...
高质量发展践悟丨监督护航做好“土特产”文章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4-29 08:11
乡村特色产业监督保障机制 - 河南省信阳市建立乡村振兴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协调联动机制,每季度召开调度会实现信息共享,梳理17项重点任务、25个责任单位并制定78项监督措施[4] - 信阳市对乡村特色产业实施"嵌入式"监督,采取数据比对、台账核查等方式动态监测政策执行偏差,重点整治"重申报轻落实""数据造假"等作风问题[4] - 普洱市开展"清风护茶"行动解决古茶林申遗保护问题,建立咖啡生豆质量追溯体系,并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监督机制[5] - 石柱县将"三色"产业纳入政治监督清单,排查涉农补贴发放、农技指导等问题,对项目申报到资金发放开展"全链条"监督[6] 特色产业发展数据与规模 - 普洱市茶园面积突破200万亩,咖啡年产量近6万吨,通过监督推动有机茶园转换和品牌建设[5] - 石柱县"三色"产业总体规模达75万亩,形成"山上种连、山下种椒、水中种莼"的立体发展模式[10] - 信阳市重点打造信阳毛尖、弱筋小麦等特色农业产业,建立挂牌督办机制分批处理问题线索[4] 监督技术手段创新 - 信阳市搭建乡村振兴监督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资金挪用等异常情况,实现"线上预警+线下核查"[8] - 石柱县建立数字监管平台健全黄连种植审批巡查机制,出台《黄连种植空间利用规划》强化全过程监管[10] - 普洱市建立营商环境"监测点+观察员"制度,在茶咖重点企业设立监测点捕捉职能部门不作为问题[9] 产业延伸与融合发展 - 普洱市推动茶咖文创、牛油果护肤品等延伸领域监督,打造"种植—加工—文旅"三产融合产业集群[13] - 石柱县推动黄精、莼菜等农产品自营出海,农业电商蓬勃发展,加强对产业链"扩面提质延链增效"的监督[14] - 信阳市推动监督与治理融合,通报曝光113起骗取产业项目资金案例,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完善联农带农机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