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怀梆
icon
搜索文档
关注2025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丨守真守艺 器象新章
河南日报· 2025-06-11 07:54
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 - 河南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赓续的历史见证 [1] - 文化遗产保护者包括大学教授、年轻传承人和新时代手艺人,他们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 - 文化遗产保护者的努力和创意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1] 洛阳铲锻造技艺 - 洛阳铲由铲头、配重、铲杆、护丝帽组成,铲杆可分节连接,可探至地下十几米深处 [4] - 洛阳铲锻造需经历锻打、剪边、磨刃、烧制、成型、淬火等近二十道工序 [4] - 孙银莹改良淬火工艺使铲身刚柔并济,创新出十余种新规格铲头,包括破障铲、沙铲和微型铲 [5]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阳段工地使用了300多把孙家生产的洛阳铲 [5] - 孙银莹团队开发出微型洛阳铲文创礼盒,开设非遗研学工坊 [6] 怀梆戏曲保护 - 丁永祥近20年坚持保护怀梆戏曲,重建怀梆剧团 [7] - 2006年成立全国第一个农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0] - 推动怀梆、哼小车、火神祭祀三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10] - 团队记录文字资料300余万字,拍摄近两万张照片及5万多分钟音像资料 [13] - 2006年成立全国第一个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每年招新火爆 [14] 木梳制作技艺 - 陈庆伟设计制作的木梳远销美国、澳大利亚及部分非洲国家 [16] - 陈氏木梳技艺可追溯到1768年,商号"万聚号"在当时远近闻名 [17] - 陈庆伟创办一心工艺品厂,日均生产近500把雕刻木梳 [15] - 创新木梳款式达四五十款,"双龙戏珠""玉兰花"等款式受追捧 [22] - 2015年引入数控雕刻技术,5台机器日均产量达500把 [22] 榫卯技艺创新 - 秦立晨用榫卯结构打造少林寺方丈室藏经柜,可放3000多册经书 [27] - 工作室开设木作课程,教授榫卯结构和使用传统工具 [31] - 通过改良燕尾榫等结构,推动传统木作技艺创新发展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