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项目跟投机制

搜索文档
退出困难、本金被套,房地产跟投机制在行业变革中淡出
第一财经· 2025-08-06 16:21
跟投机制演变 - 跟投机制最初于2012年前后出现 旨在将企业与员工利益绑定 提升管理效率和员工能动性[2] - 在市场上行期 跟投成为造富神器 碧桂园跟投年化自有资金收益率曾达60%以上 诞生多个年薪过亿区域总裁[6] - 2014年万科实施跟投后 项目开发周期缩短4-5个月 营销费用率降低[7] 行业扩张作用 - 跟投机制推动房企规模跃升 碧桂园从2012年销售金额475亿元(行业第九)跃升至2017年后稳居行业第一[8] - 2013-2017年房地产销售保持高增长 多个年份增速超10% 2016年突破10万亿大关[8] - 金地、保利、招商蛇口、越秀、旭辉等规模房企纷纷跟进跟投制度[8] 机制异化过程 - 2018年前后行业竞争加剧 中小房企将跟投作为融资渠道 集团只出5%-10%资金 剩余5%资金缺口通过员工跟投获取[9] - 从管理层跟投转向全员跟投模式 部分企业要求强制跟投否则取消奖金[3][10] - 跟投收益下降 万科2019年表示行业前50强中近30家出现"跟不动"情况[10] 下行期困境 - 房地产连续调整近4年 高位跟投项目多数亏损 部分员工本金回收率仅10%-20%[1] - 资金返还周期从1年延长至2-3年 项目资金受多方监管 即便销售良好资金也需滞留至项目清算[4] - 2021年后跟投无法及时返回本金情况增多 部分项目建设放缓导致清算困难[11] 企业应对措施 - 部分房企将强制跟投改为自愿跟投 降低单项目跟投资金峰值比例[11] - 万科2022年修订跟投制度 取消特殊劣后机制 引入模拟清算退出机制[10] - 华侨城2019年跟投方案降低跟投额度 细化分红规定[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