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化农事指导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无人机送秧苗、智能“管家”巡田 解锁丰收背后的科技密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4 06:19
农业现代化技术应用 - 全国小麦已收获1.48亿亩,进度超过40%,夏种夏管同步展开[1] - 安徽省构建"空天地"气象监测网络,布设65个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和85个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预报精度达一公里范围[1] - 安徽省通过精准气象预报提前5天制作县域精细化农机适宜度收获服务产品,农机收获进度比去年快近40个百分点[1][2] 智能农机装备升级 - 安徽省组织"北机南下"加快雨前抢收,调集履带式收割机准备雨后抢收[2] - 吉林省梅河口市采用无人机运送秧苗,单次可吊运50多公斤秧苗,有效减少人工往返时间损耗[3] 智慧农业管理系统 - 湖北宜昌农民通过手机实现智能巡田和科学种植指导,农业服务公司开发的智慧农业软件集成农场遥感、精准气象、病虫测报等功能[4] - 智慧农业系统可远程监控农田状况,及时推送问题提醒,农民可随时咨询农艺师[4]
“三夏”小麦机收全面展开 智慧气象“抢”出麦收“加速度”
央视网· 2025-06-02 13:36
全国小麦主产区夏收夏种进展 - 河南夏种已完成40% 以玉米和花生为主 [1] - 安徽夏种已完成近30% 以水稻和玉米为主 [1] - 安徽小麦已收获超3800万亩 进度较去年同期加快40% [1] 气象技术支持农业生产 - 安徽省气象局提前5天制作县域精细化农机适宜度收获服务产品 预测明显降水过程 [3] - 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实时监测65个高标准农田气象站和85个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数据 [5] - 每日生成十多种数字化农事指导产品 包括夏收适宜度预报和干热风风险等级 预报精度达1公里范围 [5] 高标准农田监测技术应用 - 合肥肥东县高标准农田配备增强型气象监测设备 可监测水田环境、作物长势、光合作用和土壤温湿度 [7] - 气象中心可远程实时掌握全省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生长情况 [7] 跨区域气象服务协同 - 农业部门利用精准气象预报 在5月26-30日晴好窗口期集中调度农机抢收小麦 [9] - 河南省气象台"三夏"期间每小时更新气象专报 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 [9] 农户生产活动衔接 - 夏粮收获完成后 种粮大户立即转入耕整土地和育秧等后续作物播种准备工作 [10]
气象预报加上数字化监测 小麦“颗粒归仓”有了“最强大脑”
央视新闻· 2025-06-02 09:44
全国小麦主产区夏收夏种进展 - 河南夏种已完成四成 以玉米和花生为主 [1] - 安徽夏种已完成近三成 以水稻和玉米为主 [1] - 安徽4300多万亩小麦收获已接近尾声 [1] - 安徽今年夏收进度比去年快近40个百分点 主要因小麦成熟期提前和抢收策略 [10] 农业气象监测技术应用 - 安徽布设65个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和85个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 [3] - 气象数据与农田监测数据深度融合 每日生成十多种数字化农事指导产品 [5] - 预报精度可达一公里范围 包括夏收适宜度预报和干热风风险等级等 [5] - 高标准农田增加对水田环境、作物长势、光合作用和土壤温湿度等数据监测 [8] 气象服务与决策支持 - 安徽提前5天制作县域精细化农机适宜度收获服务产品 [4] - 河南气象部门逐小时更新气象专报 一天两次更新未来72小时逐小时预报 [10][12] - 精准预报帮助农业部门在5月26-30日晴好窗口期全力抢收小麦 [7] 农业生产后续安排 - 种粮大户已开始耕整土地和育秧工作 为水稻玉米播种做准备 [12] - 部分水稻田已完成三分之一播种量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