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本动画
icon
搜索文档
深刻?自嘲?招笑?揭开简中“动漫婆罗门”的尴尬困境
虎嗅· 2025-07-18 16:26
动漫婆罗门现象分析 概念界定与特征 - "动漫婆罗门"一词源于2017年蓝莲安在Stage1st论坛发表的《动漫婆罗门消亡史》,借用印度种姓制度将动漫爱好者分级,讽刺具有优越感的资深粉丝 [10][11] - 核心特征包括:1) 偏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科幻/机甲类严肃动画,掌握作画技术等冷门知识 [12][14];2) 使用术语构建圈层壁垒,如引用《超时空要塞》等经典作品 [15];3) 批判当下商业化动画如"鬼马咒万家"系列,推崇"黄金时代"作品 [17] - 衍生出"泛婆罗门"概念,指仅对当代动画表达不满但知识储备不足的群体 [17] 形成机制 - 文化资本理论解释其权威构建:1) 具身资本体现为长期积累的阅片量与审美习惯 [29];2) 客观化资本包括BD碟、设定集等实体收藏 [29];3) 社群内通过等级头衔形成准制度化资本 [30] - 代际优势显著,早期用户通过电视接触日本动画,在论坛时代掌握片源与话语权 [31] - 青少年通过追捧经典作品塑造"成熟"人设,类似电影/音乐领域的亚文化精英现象 [34] 社群冲突根源 - 动画文化在主流艺术中地位边缘化,导致其精英姿态易受嘲讽 [35][38] - 新老观众审美分裂:新人接受当下萌系/偶像类作品,婆罗门则用"三十年前动画秒杀现在"等话语划界 [45][46] - 御宅族负面标签加剧形象矛盾,如宫崎勤事件遗留的刻板印象 [41][43] 行业生态影响 - 二次元平台形成独特评价体系,B站/Bangumi等通过用户等级、粉丝量构建非正式权威 [30] - 亚文化理论揭示其行为本质:通过反流行符号体系确立身份认同 [26][29] - 当前社群趋向平等包容,婆罗门的排他性话语与主流二次元文化产生冲突 [47][49]
日本动画席卷印度
日经中文网· 2025-03-30 10:35
日本动画在印度市场的发展 - 日本动画在印度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1] - 印度观众对日本动画的接受度显著提升 [1] - 日本动画公司正积极拓展印度市场 [1] 行业动态 - 日本动画行业将印度视为新兴增长市场 [1] - 印度本土流媒体平台开始引入更多日本动画内容 [1] - 日本动画在印度的受欢迎程度与本土内容形成竞争 [1] 市场机会 - 印度年轻人口基数大 为日本动画提供潜在观众群体 [1] - 日本动画IP在印度的衍生品市场存在开发空间 [1] - 印度市场的数字化进程加速了日本动画的传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