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晋祠大米
icon
搜索文档
“太好吃・原味道”天津推介活动成功举办
搜狐财经· 2025-10-22 11:35
新华社客户端天津10月18日电(记者包庆龄)18日上午,"太好吃・原味道"太原市农产品公用品牌天津 推介活动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现场顺利举办。本届农交会以"塑强品牌助振兴 提振消费 增活力"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农业和食品行业的采购商、经销商和消费者,是农产品走出产地、对 接大市场的重要平台。 太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聚焦乡村振兴,勾勒生态画廊,就太原市区域特色品牌及产业发展成就进 行了专题推介。 推介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太原市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携60款产品亮相天津农交会,精心组织 山西陈醋、清徐葡萄及葡萄酒系列等19家区域特色品牌企业参展。清德铺红薯、祥五高阳羊肉串现场烤 制和晋祠桂花元宵现场制作,逛展市民排队品尝,成为山西展区的爆款。 现场,清徐葡萄及炼白葡萄酒、晋祠大米等企业从产品制作工艺、非遗种植技艺、风味特色等多维度对 其产品作了精彩推介,吸引了来自天津的采购商和现场消费者的驻足交流和业务对接。 本次推介会的成功举办为打造"太好吃・原味道"太原市农产品公用品牌"金名片"搭建了有效平台,为打 通产销对接"快车道"疏通了难点堵点,为引入产业发展"活水源"提供了成功经验。 来源:新华 ...
(乡村行·看振兴)太原晋源:稻浪翻金蟹肥美 一田双收效益增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16:53
项目概况与模式 - 项目采用稻蟹混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 [5] - 螃蟹在稻田中捕食害虫与杂草,减少农药施用,其排泄物为水稻生长提供天然肥料 [5] - 该模式显著改善了田间水质,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了晋祠大米的品质与口感 [3][5] 实施规模与经济效益 - 野庄村在300亩稻田中划出110亩尝试稻蟹混养,每亩投放10斤蟹苗 [3] - 尽管初期经验不足造成约三分之一螃蟹损失,但目前每亩仍能稳定收获20斤螃蟹,直接实现增收六七百元 [3] - 全区稻蟹综合种养面积约760亩,每亩给予1000元政策补贴 [7] - 预计明年每亩螃蟹产量将提升至30斤,每亩可增收1000余元 [8] 技术支撑与政策保障 - 农业部门联合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提供实地指导,并组织前往辽宁盘锦、宁夏等地考察学习 [7] - 出台了《晋源区稻蟹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关键环节 [7] - 技术与政策的双重保障为农户提供了支持 [7] 未来发展计划 - 索村计划充分利用晋祠5A级景区客流优势,于明年启动集休闲观光、研学旅游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项目 [5] - 将推出钓蟹摸鱼、米饮米酿制作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吸引教育机构和游客 [5] - 王郭村通过“稻田里的直播间”进行线上展示和互动,邀请观众实地体验现捕、现做、现吃的乐趣 [7]
“文旅+”点亮乡村经济
经济日报· 2025-10-18 05:43
作为太原乡村文旅与农业深度融合的标杆,晋源区则以"农文旅商协同"为路径,构建起"产业筑基—文 旅赋能—收益共享"的发展闭环,让晋祠大米这一传统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能。晋源区晋祠镇通 过土地流转、劳务合作、产品代销等多元合作模式,为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产业基础,更直接带动村民共 享发展红利。晋源区花塔村以稻田公园为核心打造文旅消费场景,推动农业资源向文旅产品转化。在稻 田公园,"稻梦之光"摩天轮成为乡村文旅网红打卡地,"稻前方小森林"露营基地节假日预订火爆,"一 粒米的旅程"农耕课程累计接待研学团队6.8万人次,周边特色民宿同步发展至47家。去年举办的稻田音 乐节更成为融合亮点,2024年共吸引乐迷4.2万人,实现综合收益超1800万元,成功将稻田从"种植 场"变为"文旅消费场"。 从西蒲村的红色研学热到晋源区的稻花香满园,太原用文旅画笔为乡村振兴着色。随着各项政策落地生 根,更多乡村正循着这条道路书写着产业兴旺、村民幸福的新篇章。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以前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文化旅游红火了,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好工作。"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西蒲村 村民王丽萍指着村北不远处、青瓦白墙的"浅陌村舍"说。近年来,太 ...
山西太原多措并举推动地下水超采治理 晋祠难老泉断流三十载复涌
人民日报· 2025-05-08 06:23
难老泉断流与治理历程 - 上世纪90年代因煤矿开发、工业取水过度导致难老泉断流,1994年后地下水位以每年2米速度下降,2008年达最低水位(距泉口27米)[2] - 2006-2014年太原兼并重组西山煤矿,从275座整合至53座,吨煤排水量降至0.65立方米,高耗水企业搬迁[4] - 2018年对泉域重点保护区煤矿整治,重新划定采矿范围并严格管控地下水开采[4] 生态修复措施与成效 - 实施15项水源置换与生态补水工程,地下水开采量从4.51亿立方米(2004年)降至1.85亿立方米(2024年)[5] - 2023年5月首次自然出流,累计133天,2024年出流天数达273天,流量每秒0.15立方米(日均1.3万立方米)[6][7] - 当前水位高于泉口1.27米,创30余年新高[6] 农业与经济影响 - 断流前难老泉灌溉周边3万亩农田,断流后水稻种植大规模减少,农民改种玉米[7] - 村民期待恢复"晋祠大米"种植,需修复灌溉水渠[7] 政策与长期规划 - 山西修订《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限制高耗水项目与采矿活动[7] - "一泉一策"方案计划2025年前再压采地下水0.8亿立方米,累计压采达2.8亿立方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