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超采治理

搜索文档
河北衡水拧紧“水龙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4 07:02
少采水,多补水,拉动地下水位回升 河北省衡水市,虽名中带"水",却是一个缺水城市。而且,衡水还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用水占到了全 市总用水量的77%。 因为缺少地表水,农业生产活动不得不长期开采地下水。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包含衡水、沧州、邯郸、 邢台4市,因多年超采地下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漏斗区"。 2014年之前,河北省地下水总超采量达59.73亿立方米,其中衡水市超采量11.27亿立方米,占全省超采 量的18.87%,衡水市深层地下水超采10.27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面积达8077平方公里。 今年,水利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成果,衡水市8077平方公里深层地下 水严重超采区已全部清零,2024年下半年深层超采区地下水水位累计回升6.3米,位列全国第二。 这样的"逆转"是如何发生的呢?近日,记者来到衡水市进行了调查。 5月下旬,衡水市安平县东呈干村,风吹麦浪。种粮大户李占圈正在田间察看小麦长势,约2000亩小麦 正值灌浆抽穗期,麦穗饱满,麦田里金绿相间。 麦田旁坐落着灰色的机井墩台。"早年我们抽这机井里的地下水浇地,没啥用水限制,都是'大水漫 灌',用多少都没人管。"李占圈 ...
晋祠难老泉复涌!太原多措并举推动地下水超采治理
人民日报· 2025-05-18 09:07
汩汩泉水从出水壁涌出,流向下方水渠,渠内水波荡漾,水草摇曳,引得游人驻足拍照。 "这水就跟我小时候看到的一样!"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索村村民赵金生听说难老泉复涌的消息, 专程赶到太原晋祠,一睹泉水新貌。 上世纪90年代,因煤矿大规模开发、工业取水过度等原因,难老泉这座"三晋第一泉"断流。近年来,太 原市研究实施了一系列水生态恢复措施,难老泉再度出水,如今水位已升至30多年来最高水平。 断流:从引水灌溉到人工维续 赵金生家里存着一张拍摄于30年前的照片:难老泉干涸的水渠里,裸露着一块块花白的鹅卵石,周围一 片萧瑟。古泉盛景不再,成为许多当地人为之惋惜的记忆。 千年古祠太原晋祠内,八角亭下有圆井一口,便是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主泉眼。作为晋水的重要源 头组成,难老泉得名于《诗经》中的"永锡难老"一句,取生生不息之意。 2002年,为涵养水源,太原市又在东庄营附近打井,从远处引水到晋祠。"引来的水都是浅层水,水质 偏黄,每年有沙土沉积,还得专门清淤。"闫文生说,大家一直期盼着晋祠能早日用上真正的难老泉 水。 治理:实施关井压采、水源置换 今年初,闫文生亲手打开了堵塞多年的泉口。"终于等到了难老泉'自力更生'的 ...
山西太原多措并举推动地下水超采治理 晋祠难老泉断流三十载复涌
人民日报· 2025-05-08 06:23
汩汩泉水从出水壁涌出,流向下方水渠,渠内水波荡漾,水草摇曳,引得游人驻足拍照。 "这水就跟我小时候看到的一样!"山西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索村村民赵金生听说难老泉复涌的消息,专 程赶到太原晋祠,一睹泉水新貌。 上世纪90年代,因煤矿大规模开发、工业取水过度等原因,难老泉这座"三晋第一泉"断流。近年来,太 原市研究实施了一系列水生态恢复措施,难老泉再度出水,如今水位已升至30多年来最高水平。 断流:从引水灌溉到人工维续 赵金生家里存着一张拍摄于30年前的照片:难老泉干涸的水渠里,裸露着一块块花白的鹅卵石,周围一 片萧瑟。古泉盛景不再,成为许多当地人为之惋惜的记忆。 千年古祠太原晋祠内,八角亭下有圆井一口,便是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主泉眼。作为晋水的重要源 头组成,难老泉得名于《诗经》中的"永锡难老"一句,取生生不息之意。 晋祠供水管理中心主任闫文生,1985年就进入晋祠灌区管理处工作。那时候,难老泉的水量大,顺着密 布的管网从晋祠流出,浇灌着周围3万多亩的农田,也承担着附近工业供水的职责。 后来,因为地表水渗漏补给不足、地下水开采过度、采煤排水破坏了岩溶地下水系统等原因,泉水补给 水量逐渐减少。 "上世纪80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