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灯光秀

搜索文档
武汉网红“异世界”大桥,也逃不过“夜店风灯光”
虎嗅· 2025-06-05 22:14
景区同质化与审美问题 - 国内景点同质化严重,出现"景区三件套"现象,包括轰炸大鱿鱼、拼多多同款手作小摊和"我在xxx很想你"路牌 [1] -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从典雅中式氛围变为"地府蹦迪"风格,增加"武汉"打卡字、五颜六色氛围灯和最低200元低消 [2][3] - 古镇夜间普遍变为夜店风格,配备大蓝大红氛围灯和流行音乐表演,如《跳楼机》成为各古镇金字招牌 [20][21] - 地下溶洞普遍采用超饱和彩色灯光,形成标准化"流水线"产品,被形容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歌舞厅" [34][36] - 江西滕王阁灯光秀从古风黄绿配色变为"发廊彩虹配色",被调侃为"五彩斑斓的黑" [44][45][47] 网红景点商业化运作 - 文旅界流行打造"完全意料之外"的野生景点,如郑州东站西广场的"霸总打卡机位"和北京国贸"颠倒世界"机位 [7][8][10] - 杨泗港长江大桥因1700米长度和下雨形成的"天降奇景"走红,被媒体称为"纯天然景点" [11][12][14] - 武汉城运集团对大桥进行商业化改造,增加灯光秀、音乐演奏和餐饮板块,称要"将工业美学与自然景观结合" [18] - 乌镇景区2023年接待游客772.07万人次,实现营收17.84亿元,净利润2.84亿元,成为古镇商业化成功案例 [26] - 国内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古镇达2800多座,多数采用"仿古街+演艺+酒店"的模板化投资模式 [27][29] 夜间经济与灯光产业 - 夜间经济快速发展,约60%国内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2024年国内夜间旅游总花费预计达1.91万亿元 [56][57] - 照明产业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从依托房地产转向大型市政照明工程,景观亮化市场占全球最大份额 [59][62] - 南昌一江两岸灯光秀曾创下全球"最多建筑参与固定性声光秀"吉尼斯纪录,摩天轮安装6.5万余个点光源 [60] - 灯光技术从LED发展到投影灯、射灯、雾森等,但80%项目被专业人士认为不符合审美标准 [63][64] - 石家庄正定夜市拥有600多家摊位,显示夜市经济规模扩大趋势 [54] 行业问题与案例 - 景区过度商业化现象普遍,如赛里木湖从免费变为三位数门票,杨泗港大桥最佳机位需交100元押金和200元低消 [17][15] - 古镇餐饮、审美和歌单高度同质化,标配包括大鱿鱼、大土豆、大豆腐和拼多多版手工小摊 [28] - 溶洞彩色灯光被专家指出会破坏生态系统和植物生长环境,但景区仍坚持使用 [39] - 部分景区保持审美克制,如浙江南浔古镇采用简单金色灯带和红灯笼,保留江南水乡特色 [32] - 北京天坛、西安大雁塔等建筑因简约打光获得好评,但多数景区选择"暴发户"式灯光效果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