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

搜索文档
打造智能制造专业群 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7-07 06:03
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 -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自2020年起成立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重要载体,与青岛特锐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领军企业协同重构人才培养生态,精准服务青岛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及国家新兴战略产业需求[1] - 学院通过核心专业动态调整、支撑专业动态改造、教学资源动态配置、运行体系动态评估4个环节实现专业群结构持续优化,创建"需求导向—动态响应—持续改进"的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2] - 机械工程专业改造为智能制造方向,车辆工程专业改造为车辆智能制造方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重组为智能制造与工业信息化方向,形成以新工科专业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专业群[2] 课程体系创新 - 构建"三级模块化教学架构—三阶递进实践路径—三动课程更新机制"的"三位一体"协同联动课程体系,解决传统课程体系专业壁垒森严、教学内容滞后等问题[3] - "三级架构"教学模式包含基础共享模块(整合通用基础课程)、专业交叉模块(设置跨专业课程如"智能制造装备与系统")、方向拓展模块(企业参与开发个性化方向课程组)[4] - "三阶递进"实践体系包括基础技能实训(校内实验中心)、综合项目驱动(智能制造创新工坊)、企业实战创新(参与龙头企业真实生产项目)[5] 教学成果 - 近2年智能制造专业群毕业生行业对口度达86.63%,岗位适应度达97.94%[7] - 近3年学生获国家和省级科技竞赛奖励800余项[7] - 采用"重点带动、互联互动、动态滚动"三动方式更新课程内容,每年开展产业需求调研建立反馈闭环[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