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消费与养老贷款

搜索文档
做好服务消费与养老贷款应坚守展业与防险并重原则
国际金融报· 2025-07-11 21:57
服务与养老再贷款政策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设立总额5000亿元服务与养老再贷款,商业银行加速落地[1] - 贷款重点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消费领域及养老产业,获得企业和社会好评[1] - 该政策通过央行再贷款撬动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实现资金"直达实体",具有"定向+结构"调控效能[1] - 央行对银行贷款给予100%报销,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激发银行参与积极性[1] - 政策聚焦服务消费领域,具有就业带动强、覆盖人群广等特点,弥补耐用消费和房地产消费增速放缓带来的内需缺口[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服务消费与养老产业存在高端化、专业化供给不足,城乡差距悬殊,养老服务设施短缺等问题[2] - 家庭化与人口集聚消费受限,老年数字技能不足和反诈能力弱等短板需银行加大信贷支持[2] - 银行信贷支持有助于拓展业务、提升资产质量、提高效益,但需注意盈利模式不成熟、风险分散等问题[2] - 信贷存在信用风险,并非"遍地黄金",银行需坚持业务拓展与风险防范并重原则[2] 银行业务拓展建议 - 银行应解放思想,转变经营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投放贷款[3] - 开拓消费与养老产业新领域,扩大信贷服务范围,营造有利信贷氛围[3] - 开发贷款新产品,提高贷款适配性,满足不同企业信贷需求[3] - 用足政策与信贷总额,确保贷款投放到位,惠及服务消费与养老领域[3] 风险管理措施 - 银行需严格审查每笔贷款,做好风险预估,实施全流程监管[3] - 克服"一窝蜂"倾向,避免盲目发放贷款,确保贷款安全可靠[3] - 克服不负责倾向,把好贷款关,避免流程不到位和贷后管理缺失[3] - 克服监管不到位倾向,制定有效风控措施,避免流于形式[3] 具体实施策略 - 完善行业专项授信制度与差异化审慎管理机制,建立独立审查标准与信贷模型[4] - 将运营能力、政策保障、人口结构变化等非财务指标纳入评估体系[4] - 加强"银政企"合作机制,增强项目信用,形成风险共担机制[4] - 开发分期消费贷、服务预付金融工具等场景化产品,提升资金周转效率[4] - 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建立动态监测模型,提升贷后管理质量[4] 政策预期效果 - 服务消费与养老贷款将拉动我国服务消费增长,发掘银发经济潜力[5] - 央行再贷款将产生强大的金融撬动效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