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洞察者智能测运控系列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供应链十大代表性企业:航天电子、长光卫星、中国卫星、航天宏图、四维图新……
前瞻网· 2025-07-18 15:58
行业发展概况 - 中国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已形成"上游制造-中游运营-下游应用"完整产业链,上游由航天科技集团等国企主导,中游民营运营商如长光卫星崛起,下游覆盖气象、国土等多元场景[2] - 2023年吉林一号星座完成108颗卫星全球组网,实现10分钟级重访能力,标志中国从"跟跑"转向"领跑"[2] - 行业呈现"军民融合、软硬分界"特征,企业分为设备制造商(如航天电子)和运营服务商(如航天宏图)两类[8] 区域分布格局 - 北京形成全产业链聚集核心,武汉、西安依托科研资源成为区域中心,长三角、珠三角聚焦上下游协同[5] 代表企业分析 航天电子 - 2024年营收超200亿元(行业最高),毛利率21%,测控通信设备应用于国家重大航天任务[9][11] - 2025年发布58项商业航天产品,覆盖测运控系统、激光遥感探测等五大板块[11] 长光卫星 - 吉林一号星座达117颗卫星,全球10分钟重访,卫星成本降至原1/20(400kg→20kg)[13] - 2024年完成星地激光100Gbps传输试验,具备年产50颗卫星能力[13] 中国卫星 - 专注1000kg以下小卫星研制,2024年发射24颗卫星包括鹊桥二号中继星[15] 航天宏图 - 规划"女娲星座"(一期54颗卫星),自主研发PIE软件实现国产替代[26] 微纳星空 - 成功发射24颗卫星,泰景三号04星实现0.5m分辨率,具备星上智能处理能力[29] 行业价值链 - 上游特种材料/零部件利润最高(65-80%),卫星制造25-30%,数据服务15-35%,航天测控达40-50%[33] - 主流商业模式包括数据即服务(Daas)、卫星即服务(SaaS)及定制化增值服务[34] 技术突破 - 长光卫星实现小型化卫星批产(成本降95%),微纳星空研发敏捷型高分辨率卫星(0.5m)[13][29] - 航天宏图构建遥感云平台PIE-Engine,中科星图开发航天任务全流程管理系统[19][26] 应用场景 - 覆盖气象预报(全球数据采集)、农业监测(百亿元订单案例)、灾害应急(分钟级响应)等[30]
中科星图(688568.SH):开发了“天箭”、“天星”商业航天综合电子系统产品以及地面配套设备
格隆汇· 2025-06-17 17:25
行业背景 -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 运载火箭高频次发射 卫星互联网巨型星座开始部署[1] - 运载火箭向高频次 可回收发展 商业卫星向低成本 模块化发展[1] 产品布局 - 开发"洞察者"智能测运控系列产品 具有完全知识产权 国产自主可控[1] - 产品基于航天器高精度轨道 姿态 控制计算等核心技术 支持航天任务全过程管理[1] - 产品响应轨道设计 星座组网设计 地面站网设计 系统仿真验证等业务需求[1] - 开发"天箭"商业航天综合电子系统 面向新一代商用运载火箭可回收 可重构需求[1] - "天箭"系列实现从信号感知到处理的端到端综合测量通信服务[1] - 开发"天星"商业航天综合电子系统 面向大规模商业星座全生命周期需求[1] - 提供火箭与卫星自动化地面测试系统 火箭卫星模拟器及通信组网节点设备[1] 技术能力 - 掌握测控资源智能筹划与调度 卫星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等核心技术[1] - 基于通用化 模块化 标准化航天部件产品开发技术[1] - 可为运载火箭和商业卫星提供全维度 全生命周期测量 控制和通讯系统解决方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