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卫星(600118)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供应链十大代表性企业:航天电子、长光卫星、中国卫星、航天宏图、四维图新……
前瞻网· 2025-07-18 15:58
行业发展概况 - 中国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已形成"上游制造-中游运营-下游应用"完整产业链,上游由航天科技集团等国企主导,中游民营运营商如长光卫星崛起,下游覆盖气象、国土等多元场景[2] - 2023年吉林一号星座完成108颗卫星全球组网,实现10分钟级重访能力,标志中国从"跟跑"转向"领跑"[2] - 行业呈现"军民融合、软硬分界"特征,企业分为设备制造商(如航天电子)和运营服务商(如航天宏图)两类[8] 区域分布格局 - 北京形成全产业链聚集核心,武汉、西安依托科研资源成为区域中心,长三角、珠三角聚焦上下游协同[5] 代表企业分析 航天电子 - 2024年营收超200亿元(行业最高),毛利率21%,测控通信设备应用于国家重大航天任务[9][11] - 2025年发布58项商业航天产品,覆盖测运控系统、激光遥感探测等五大板块[11] 长光卫星 - 吉林一号星座达117颗卫星,全球10分钟重访,卫星成本降至原1/20(400kg→20kg)[13] - 2024年完成星地激光100Gbps传输试验,具备年产50颗卫星能力[13] 中国卫星 - 专注1000kg以下小卫星研制,2024年发射24颗卫星包括鹊桥二号中继星[15] 航天宏图 - 规划"女娲星座"(一期54颗卫星),自主研发PIE软件实现国产替代[26] 微纳星空 - 成功发射24颗卫星,泰景三号04星实现0.5m分辨率,具备星上智能处理能力[29] 行业价值链 - 上游特种材料/零部件利润最高(65-80%),卫星制造25-30%,数据服务15-35%,航天测控达40-50%[33] - 主流商业模式包括数据即服务(Daas)、卫星即服务(SaaS)及定制化增值服务[34] 技术突破 - 长光卫星实现小型化卫星批产(成本降95%),微纳星空研发敏捷型高分辨率卫星(0.5m)[13][29] - 航天宏图构建遥感云平台PIE-Engine,中科星图开发航天任务全流程管理系统[19][26] 应用场景 - 覆盖气象预报(全球数据采集)、农业监测(百亿元订单案例)、灾害应急(分钟级响应)等[30]
盛邦安全董事长权小文:不愿做外企大厂“螺丝钉”的网络工程师正在守护中国卫星互联网
搜狐财经· 2025-07-17 07:41
2025年6月,我国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4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自2024年12月16日成功发射卫星互联 网低轨01组卫星以来,我国已完成四次低轨卫星发射任务,展现了我国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快速进步。 这也让盛邦安全董事长权小文更加坚定了他多年前的选择,并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记者 王子霖 2025年6月,我国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4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自2024年12月16日成功发射卫星互联 网低轨01组卫星以来,我国已完成四次低轨卫星发射任务,展现了我国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快速进步。 这也让盛邦安全董事长权小文更加坚定了他多年前的选择,并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十五年前,面对老东家的不看好以及网络安全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不甘心成为外企"螺丝钉"的权小文 毅然决定创业。面对完全市场化的残酷竞争,创业团队靠着"吹过的牛必须自己兑现"的信念,通过给大 厂"打零工"的方式,慢慢在业内找到一席之地,逐渐站稳了脚跟。 当谈及这段成功的创业历程时,权小文谦逊地表示,其中不乏"运气"的因素。他直言,正是因为工程师 的"迟钝"基因,公司与接连涌现的热门风口擦身而过,当行业回归理性时,迎来了真正属于公司的机 会。从漏洞扫 ...
太空“快递”准时达  星河探索再蓄能(科技自立自强·逐梦深空)
人民日报· 2025-07-16 06:10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 - 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并于8时52分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对接 [2] - 天舟九号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组批生产的第四艘货运飞船,承担为神舟二十号和二十一号航天员运送物资的任务 [2] - 飞船采用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模式,该方案集成了2小时方案的"快"和6.5小时方案的"可靠"优势,是当前技术水平下的最优解 [3] 货运能力与技术特点 - 天舟九号上行物资重量约6.5吨,创空间站工程货运飞船上行物资装载重量新高 [2] - 首次具备3个月应急发射能力,通过优化流程在天舟八号发射前完成全部研制工作 [2] - 搭载两项新型空间技术试验载荷,持续开展在轨试验 [3] - 采用46台火箭发动机提供推力,包括10台新一代液氧煤油发动机和36台高精度姿轨控发动机 [6] 航天员生活保障升级 - 上行2套新舱外服和新型在轨核心肌肉锻炼装置,实现对全身主要肌群更精准防护 [4] - 航天食品总数达190余种,新增菜肴类食品近30种,飞行食谱周期由7天延长至10天 [4] - 首次运送新鲜桃子等时令水果,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食品质地、风味和营养 [7] 科学实验与研究 - 上行23项科学实验,涵盖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领域 [8] - 开展3项航天医学细胞学实验,研究微重力对细胞的影响及干预肌萎缩新策略 [8][9] - 将脑类器官芯片送入空间站,研究微重力对人血脑屏障和脑功能的影响机理 [9] 测控通信系统 - 应答机、遥控设备和遥测设备协同工作,确保飞船状态正常并精准对接 [5] - 应答机建立天地通信链路,遥控设备解析地面指令,遥测设备采集飞船工作参数 [5]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火箭飞船如何做到“一约既定,星河无阻”?
央广网· 2025-07-15 18:49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于7月15日5时34分由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约1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2] - 飞船装载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2] - 本次发射各系统配合默契,火箭飞船表现出色,入轨精度高,达到"十环精度"[5]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技术特点 -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长53.1米,整流罩直径4.2米,起飞重量约597吨,起飞推力727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4吨[9] - 本次是长七火箭第10次发射,长七系列火箭第20次发射[9] - 采用新三垂测发模式,具备零窗口发射能力,可推迟120秒点火[9] - 具备低温推进剂不卸除推迟24小时发射能力,可在中雨条件下发射[9] - 已准备一发备用箭在天津总装厂房待命,保证空间站任务正常运行[9] - 具备故障情况下三个月内再次组织发射的能力[9]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任务特点 - 创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货运飞船上行物资装载量新高,约6.5吨,比以往多百余公斤[10] - 首次具备三个月应急发射能力[10] - 使用三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方案,实现该模式常态化[10] - 搭载两项试验载荷:光学频率梳太空高精度测距技术验证载荷和新型绿色离子液体空间推进技术实验载荷[11] 航天员生活保障 - 航天食品种类从170余种增加到190余种,飞行食谱周期由7天延长到10天[11] - 上行专门针对核心肌群的锻炼装置,与抗阻力锻炼装置组合使用可实现对航天员全身各主要肌群的防护[11][12] - 核心肌肉锻炼装置可开展恒定阻力锻炼,有效预防椎旁肌等深层肌群萎缩[12] 科学实验内容 - 包括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领域共23项科学实验[12] - 3项生命科学实验项目需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展样品制备和临射安装,包含骨骼肌前体细胞、肝细胞、脑类器官芯片等实验样品[12] - 通过梦天舱燃烧科学实验柜开展微重力近极限火焰模拟强湍流火焰分区行为研究等科学实验[13] 交会对接技术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于北京时间7月15日8时5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15] - 采用3小时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相较传统6.5小时方案提速50%以上[16] - 通过3000余次全工况仿真优化自适应轨道算法,确保全相位精准适应[17] - 采用"多源融合导航技术"解决强光干扰问题[19] - 36次交会对接100%成功率,快速对接技术国际领先[16]
24家低空企业披露业绩预告:上工申贝、航天彩虹等预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13:31
低空经济企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概况 - 截至7月14日,低空经济指数成分股中24家披露业绩预告,其中12家盈利、12家亏损,呈现两极分化[3] - 具体分类:4家预增、1家扭亏、7家预减、5家由盈转亏、7家续亏[4] - 业绩增长企业多非低空经济主营业务驱动,而预亏企业集中于航空工业及低空主机厂[5] 业绩预增企业分析 - **宗申动力**:净利润4.792亿~5.638亿元(同比+70%~100%),增长源于通用机械/摩托车发动机业务规模扩张及联营企业投资收益[6] - **隆鑫通用**:净利润10.05亿~11.2亿元(同比+70.52%~90.03%),主因摩托车业务规模增长及无极系列产品结构优化[6] - **长源东谷**:净利润1.55亿~1.8亿元(同比+62.65%~88.88%),受益新能源混动缸体缸盖销量提升[6] - **汇嘉时代**:净利润6400万~7200万元(同比+55.25%~74.65%)[4] 盈利但净利润下滑企业 - **航发动力**:净利润8000万~9200万元(同比-86.55%~-84.53%),受营收回落及财务费用增加影响[6] - **中国卫通**:净利润1.8亿元(同比-56%),因2024年确认2.296亿元卫星保险理赔款导致基数较高[7] - **海格通信**:净利润200万~300万元(同比-98.98%~-98.47%),合同签订延缓但持续布局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7] - **北方导航**:扭亏为盈,净利润1.05亿~1.2亿元[7] 由盈转亏企业 - **航天彩虹**:亏损50万~40万元(同比-100.76%~-100.61%),因国内外无人机交付进度延缓[8] - **上工申贝**:亏损7800万~6300万元,主因美国子公司SGIA通用航空业务整合期亏损[8] - **中国卫星**:亏损4120万~2120万元[4] 续亏企业及原因 - **航天动力**:亏损8350万~7000万元,因泵系统收入减少及电机产品存货跌价计提[9] - **川大智胜**:亏损3750万~2885万元,但推进浙江/广西等地低空经济项目[9] - **四创电子**:亏损5000万~4000万元[4]
子公司再次“拖后腿” 中国卫星上半年预亏最高4120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4 22:13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4120万元至-2120万元,去年同期为850万元,由盈转亏 [2] - 预计归母扣非净利润为-4730万元至-2530万元,去年同期为231万元 [2] - 亏损原因包括可确认收入同比下降、毛利率较低的商业航天产品交付增量为主、子公司经营未显著改善 [1][2] 业务分析 - 宇航制造业务半年度可确认收入同比下降,因合同履约进度节点较少,但日常支出持续发生 [2] - 宇航部组件产品交付量显著增加,但增量以低毛利率商业航天产品为主,利润贡献较小 [2] - 卫星应用业务受产品升级换代和市场竞争影响,子公司经营未明显好转 [2] 子公司影响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10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其中7家对净利润影响超10% [3] - 2024年3家子公司合计亏损超1.57亿元,导致公司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大幅下降 [3][4] - 航天神舟智慧系统因业务转型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合同签署晚致收入贡献少 [4] - 北京星地恒通因产品升级换代致新签订单大幅减少 [4] - 深圳航天东方红因合同签署晚、商业航天竞争加剧致利润空间下降 [4] 应对措施 - 公司将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和任务交付,开辟商业航天、卫星应用等新赛道 [2] - 加强成本管理和风险防控,推动业务转型 [2]
天舟九号将于近日择机发射,各系统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央广网· 2025-07-13 00:38
天舟九号发射任务准备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组合体已完成垂直转运至发射区,文昌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1] - 船箭组合体保持竖直姿态转运是为了保证从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状态基本一致,减少后续操作流程,转运过程耗时2个多小时完成3公里路程 [1] - 火箭进场后已完成垂直总装、分系统测试、匹配测试、总检查测试、船箭对接、船箭接口匹配测试等工作,并完成发射区设备设施性能指标测试和特燃特气的筹备 [4]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技术参数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主要任务是为空间站运输货物和补加推进剂,并将空间站废弃物带回大气层烧毁,同时支持空间站姿轨控和开展空间科学试验 [4] - 天舟九号计划上行约6.5吨重的补给物资,用于保障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两批航天员乘组在轨正常工作生活所必备的物品 [7] - 本次任务将上行两套全新的飞天舱外服,性能指标由原来的3年15次提升至4年20次,同时将上行一套全新的核心肌肉锻炼装置和两套前沿的空间科学实验装置 [7]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技术特点 - 长征七号火箭是我国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绿色无污染的中型运载火箭,火箭总长53.1米,直径3.35米,捆绑4个助推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4吨 [7] - 长征七号火箭全箭使用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采用YF-100发动机和YF-115两款液氧煤油发动机 [7] - 此次发射是长征七号火箭的第十次发射,也是第八次执行中国空间站货运飞船任务 [7] 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应用 -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我国首型采用全三维数字化手段设计的火箭,设计阶段实现三维设计和三维下厂,绝大部分生产制造依据使用三维数字模型 [7] - 三维数字设计使各系统可并行设计,三维实时协同,大幅提高效率并压缩研制周期,同时以三维模型为基础发展出数字火箭,用于结构装配和飞行仿真等工作 [8] - 三维数字化装配可实现火箭各系统间及与发射场等大系统接口的数字模装验证,提前发现不协调项目,生产制造效率大幅提高 [8] 高精度入轨技术 - 长征七号火箭可在飞行过程中不断规划最佳飞行路径,实现高精度入轨 [9] - 天舟货运飞船需要进入的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约5400秒,长征七号可将入轨精度误差范围控制在4秒以内 [9] - 高精度入轨可减少推进剂消耗,满足货运飞船交会对接需求 [9]
中国卫星半年报预亏或达4120万,商业航天业务增量未能抵消传统卫星研制收入下滑影响
深圳商报· 2025-07-11 13:46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亏损2120万元至412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850万元 [1] - 扣非净利润亏损幅度更大,预计为2530万元至4730万元 [1] - 2024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下滑82.28%至2791.4万元,扣非净利润降幅达96.67% [3] 业绩预亏原因 - 宇航制造业务收入同比下降,因卫星研制合同履约进度节点较少,可确认收入减少 [2] - 宇航部组件产品交付量显著增加,但增量主要来自毛利率较低的商业航天产品 [2] - 卫星应用业务受产品升级换代过渡期和市场竞争激烈影响,子公司经营未明显好转 [2] 业务现状与挑战 - 商业航天政策放开导致民营资本涌入,竞争性采购成为常态,传统航天企业盈利模式面临重构 [3] - 客户集中度较高,业绩易受单一用户采购计划调整影响 [3] - 2024年新签订单减少导致营收大幅下降,低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压缩利润空间 [3] 业务转型与布局 - 公司正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和任务交付,优化产品与服务 [2] - 积极布局商业航天、卫星应用等新赛道,推动业务转型 [2] - 参与国内低轨互联网建设工程,提供星上电子产品、太阳电池、地面信关站设备等产品 [3] - 布局地面及应用方面的对接,包括宽带通信终端、导航增强终端等产品 [3]
中国卫星上半年预亏 多板块业务持续承压
证券时报网· 2025-07-11 10:22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120万元至-2120万元,扣非净利润为-4730万元到-2530万元,经营压力加剧 [1] - 亏损原因包括业务结构失衡与行业竞争激化 [1] 宇航制造业务 - 卫星研制业务半年度达到验收条件的合同履约进度节点较少,可确认收入同比下降,而日常经营及备产准备等各项支出持续发生 [1] - 宇航部组件产品交付量显著增加,但交付增量以毛利率较低的商业航天产品为主,对利润贡献较小 [1] 卫星应用业务 - 受部分产品处于升级换代过渡期、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几家子公司经营情况尚未明显好转 [1]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拥有10家全资/控股子公司,部分子公司在2024年出现亏损,导致公司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大幅下降 [1] 子公司亏损原因 - 航天神舟智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因业务转型,前期无形资产全额计提减值准备,且合同签署时间较晚,收入贡献较少 [2] - 北京星地恒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单一,受产品升级换代影响,新签订单大幅减少 [2] - 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合同签署时间较晚,收入贡献较少 [2] 行业竞争 - 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加速洗牌 [2] - 公司多次在公告中坦言,商业航天竞争加剧导致盈利压力明显加大 [2]
中国卫星: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证券之星· 2025-07-11 00:23
业绩预告情况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120万元到-2,12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 [2][4]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730万元到-2,530万元 [2][4] 上年同期经营业绩 - 上年同期利润总额为-247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5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31万元 [2] - 上年同期每股收益为0.01元/股 [2] 业绩预亏主要原因 - 卫星研制业务半年度达到验收条件的合同履约进度节点较少,可确认收入同比下降,而日常经营及备产准备等各项支出持续发生 [2] - 宇航部组件产品交付量显著增加,但交付增量以毛利率较低的商业航天产品为主,对公司利润贡献较小 [2] - 卫星应用方面受产品升级换代过渡期和市场竞争激烈影响,子公司经营情况尚未明显好转 [2] 公司应对措施 - 加大力度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和任务交付,聚焦行业用户需求,优化产品与服务 [3] - 开辟商业航天、卫星应用等领域新赛道,加快业务转型 [3] - 加强成本管理和风险防控,以精细化管理应对行业环境变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