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济南轨道交通7号线
icon
搜索文档
北跨落关键一子,济南如何启幕“轨道上的黄河时代”
齐鲁晚报网· 2025-07-11 17:17
济南轨道交通建设进展 - 济南首条跨黄河有轨电车济阳线车辆亮相,线路全长35.51公里设16站,平均站距2.35公里,预计2025年底通车,主城至济阳通行时间缩短至40分钟 [1][3] - 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工程全长30公里设23站,截至6月全线车站进场施工,11座封顶,预计2027年底通车,将与5条地铁线换乘构建骨架线网 [4][6] - 济南同时推进跨行政区域有轨电车项目,规划连接济南西站与齐河县,设计日均客运量6.87万人次,建成后齐河至济南地铁1号线方特站仅需30分钟 [9] 跨黄轨道交通战略意义 - 跨黄轨道落实"北起"战略,促进黄河两岸协同发展,带动北部区域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均衡发展 [8] - 线路站点围绕人口密集区和产业园区设置,济阳线覆盖济南东站片区、起步区崔寨组团等区域,促进人员流动和产业交流 [8] - 跨黄轨道将引导城市空间向北拓展,形成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格局,缓解主城交通压力,改善拥堵状况 [11]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案例 - 北京市域铁路运营总里程约365公里,上海市规划嘉闵线等连接中心城与新城 [10] - 长沙建设主城至浏阳磁浮快线全长48.73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实现浏阳与机场30分钟通达 [10] - 成都规划成德线全长70公里串联多个区域,对城镇布局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
壹探轨道|济南轨道交通7号线工华区间右线盾构顺利始发
齐鲁晚报· 2025-07-08 09:48
济南轨道交通7号线工程进展 - 济南轨道交通7号线工业南路站至华能路站区间右线隧道盾构机"春雷号"顺利始发,正式开启597米地下掘进,标志着该区间建设进入加速阶段 [1] 施工技术挑战 - 急弯与陡坡挑战:线路包含两处最小半径360米的急弯(类似地下"发卡弯"),对姿态控制精度要求极高,同时需应对25‰的单面坡,考验设备动力与推进稳定性 [3] - 复杂地质难题:需连续穿越碎石、胶结碎石、粉质黏土及全风化、强风化闪长岩等多种地层,岩土性质差异大,需动态调整掘进参数 [3] - 精密沉降管控:盾构路径下方密集分布11种重要地下管线(包括大直径雨水管、高压热力管等),沉降控制必须达到毫米级精度 [5] 施工保障措施 - 精准保障技术:采用同步注浆与二次补浆结合的"精准填充"技术,及时填补盾尾空隙,减少地层扰动 [5] - 智慧掘进策略:依据地层变化和监测数据,动态优化掘进压力、速度等核心参数,确保设备平稳前行 [5] - 科技"智慧大脑":借助盾构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精准轴线控制、沉降智能预测和施工可视化管理,提前预判风险、提升效率 [5] 项目意义与展望 - "春雷号"的掘进标志着济南轨道交通建设进入新阶段,彰显新时代基建力量 [5]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将持续以科技与匠心推进施工,助力济南轨道交通网络完善,提升城市出行便捷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