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海海底光通信网络布设及运维作业智能机器人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以赛聚能”打造未来空间产业“强磁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13:59
未来空间产业技术发展 - 深海海底光通信网络布设及运维作业智能机器人系统研制项目亮相上海未来产业大赛,展示"上天入地"的未来项目 [1] - 约40%的前沿项目具备"硬件+软件"跨学科协同特征,航空航天领域需光学、半导体、电力电子等多领域技术深度融合 [2] - 红外智能感知载荷技术在灾害监测、城市规划领域实现突破,国际交流助力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2] 国际化竞争与合作 - 海洋装备行业是国际化行业,需在全球市场竞争比拼作业效率和质量可靠性 [2][3] - 商业航天需要竞争与合作并存,国际交流为中国技术"走出去"奠定基础 [2] - 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行业展会,与全球大型企业合作 [2]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优化 - 商业航天需平衡"高性能"与"低成本",政府和市场需增加产业信心 [4] - 建议在上海临港海域建立国家级深海机器人测试基地,模拟复杂海况验证技术 [4] - 探索共享经济模式,建立深海机器人租赁平台降低中小企业使用门槛 [4] - 上海推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加强核心专利保护、优化区域分工 [4] - 202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上海以政策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4] 上海未来产业布局 - 上海未来产业大赛助力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海装备、智能感知等多元布局 [5] - 上海作为试验田和全球创新网络战略支点,利用产能优势拥抱全球化并吸引人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