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航天
icon
搜索文档
锚定AI智算卫星 国星宇航打响天算赛道“先发之战”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20:16
公司技术发展 - 2018年12月发射中国第一颗AI应用卫星 [1][2] - 2024年2月发射中国第一颗AI智算卫星 搭载自主研发高性能星载智算系统 实现海量数据在轨实时处理 [1][2] - 2025年5月成功发射全球首个由12颗AI智算卫星组成的星座 单星最高算力达744TOPS 星座具备5POPS太空计算能力 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100Gbps [1][3] -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2022年4582万元 2023年5348万元 2024年1.42亿元 [3] 公司财务表现 - 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2022年1.77亿元 2023年5.08亿元 2024年5.53亿元 2022-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76.6% [4]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41亿元 同比增长65.1% [4] - 收入结构显著变化 卫星及相关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29.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50.6% 星基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58.0%变为48.9% [5] - 客户集中度较高 2025年上半年五大客户收入占比98.4% 最大客户收入占比49.7% [5]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卫星行业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827亿元增长至2029年2661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26.3% [9] - AI智算卫星相关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 [9] - 商业航天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各地出台多项支持政策 [9] -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推动卫星技术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 [8] 公司战略规划 - 推进"星算计划" 建设由2800颗AI智算卫星组成的天基算力网 [8] - 计划2028年前发射首批100颗AI智算卫星 2025年20颗 2026年30颗 2027年45颗 2028年60颗 [8] - 2025年7月完成"星算"计划首个太空计算用户交付 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 [6] - 未来将加速开拓太空计算生态 深化计算卫星研制组网与空间智能应用落地 [7] 行业竞争地位 - 以2024年收入计 在管理卫星行业全价值链的所有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中排名第二 [1] - 国内多家民营企业正加大AI计算卫星领域投入 推动技术快速迭代 [8] - 作为行业先行者 在技术、市场及品牌方面具有优势 [9]
“一体两翼”业务加速落地 中科星图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82%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7:4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48亿元 同比增长22.03% 营业利润1.24亿元 同比增长42.67% 归母净利润0.78亿元 同比增长22.82% [1] - 商业航天板块收入1.93亿元 占总收入14.34% 同比增长137.51% 地理信息板块收入10.91亿元 占比80.93% 同比增长6.60% 低空经济板块收入0.64亿元 占比4.73% [1] 战略布局 - 实施"一体两翼"战略 以地理信息为根基 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为双翼 实现空天地全覆盖 [1] - 商业航天布局覆盖星座建设与运营 航天电子装备制造 航天测运控 卫星应用服务四大核心环节 [3] - 低空经济形成五位一体产品体系 贯穿规划 安全保障 协同监管 飞行服务 场景应用全产业链 [2] 新兴业务进展 - 低空经济实现从0到1突破 服务覆盖40余个城市 包括深圳 青岛 湖州等重点区域 [2] - 整合10余家子公司协同推进低空+多元化场景落地 [3] - 规划太空算力星座 太空感知星座 商业气象星座 商业电磁星座四大特色卫星星座 [3] 技术能力建设 - 数据工程引接卫星数据资源350余颗 打造科学数据集1500余个 数据条目2500余万景 落地数据场景应用140余个 [6] - 星瞳大模型形成150+类低空应用算法集和300+场景定制算法 覆盖15+垂直领域 [7] - 构建天地一体化协同智能计算架构 实现算力资源互联调度与数据实时处理 [3] 产业环境 - 全国超60个省市发布低空经济行动方案 产业链逐步形成万亿元级市场空间 [2] - 工信部出台政策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5] - 商业航天进入密集组网期 面临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双重拐点 [5] 资本运作 - 子公司中科星图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北交所 [4] - 投资收购产业链上游卫星火箭关键器部件企业 形成新一代箭载测量核心技术 [4]
商业航天收入翻倍背后,中科星图低空经济业务实现从0到1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7:2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13.5亿元同比增长22.0% 归母净利润7810万元同比增长22.8% 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2262万元同比下降582.2% [1] - 扣非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因公司加大低空和商业航天领域研发及市场拓展导致成本费用增加 [1] - 管理层预期业务规模扩大将推动管理成本逐步增长 但通过提升效能和协同效应可控制管理费用率在稳定缓慢增长范围内 [1] 低空经济业务 -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4年底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 超60个省市发布相关行动方案 [2] - 公司通过"1朵低空云+2个试验场+N区域示范+M应用场景"战略实现业务从0到1突破 [2] - 上半年低空经济板块营收0.64亿元占总营收4.73% 形成规划/安全/监管/服务/应用"五位一体"产品体系 [3] - 星图低空云平台具备同时接入100万架无人机 规划1万条航线 为10万架无人机进行冲突检测能力 网络延迟小于100毫秒 [3] - 平台已覆盖40余个城市 包括深圳/青岛/湖州等签约城市 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 [3] 商业航天业务 - 商业航天板块营收1.93亿元占总营收14.34% 较上年同期增长137.51% [4] - 业务覆盖星座建设运营/航天电子装备制造/航天测运控/卫星应用服务四大核心环节 [4] - 与中科曙光合作建设普惠太空算网 构建天地一体化协同智能计算架构 接入国家级算力服务平台 [4][5] - 发展航天测运控业务 构建多频段地面站网系统 打造"星图太空云"天地一体管控系统 [5] 战略规划 - 提出"一体两翼"空天地全覆盖发展规划 "一体"指强化数字地球核心能力平台与AI融合 "两翼"聚焦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两大新兴领域 [5] - 致力于构建全链条服务能力 通过"向天补强/向空发展/空天一体/以云为本"拓展空天信息新赛道 [5]
飞一次1亿美元,40分钟全球达,马斯克豪赌人类生存B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8-29 12:30
马斯克的终极梦想,是带着人类移民火星,但SpaceX是一路"炸"出来走到今天的,而且被称为集合了各种"花式死法大全",即便如 此,SpaceX拥有众多客户,今年预计仍会营收155亿美元,但算下来,整个星舰的项目,包括前九次试飞,总投入已接近50亿美元,每 次星舰发射成本约1亿美元,今年的"四连炸"烧掉了不少钱,但好在这周的第十飞,让星舰打了一场翻身仗。搜狐号科技《好奇点》 ——【太空认知大冒险】系列,回顾星舰这一路的磕磕绊绊,感受太空探索带来的震撼。 畅 想"擎天柱"机器人并排坐在火星基地钢梁上 SpaceX是什么?星舰是什么?星链是什么? SpaceX是马斯克的私人航天公司,星舰是新一代大火箭,目标是重复使用重复运载,第二代星舰全高123米,直径约9米,重约5000 吨,搭载了39台猛禽引擎。星链则是SpaceX的一整套卫星网络,目的是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 @太空与网络:既定发射日当天,一切看似顺利。天气预报显示仅有45%的成功概率,主要受孤立风暴影响,但未构成硬性障碍。 SpaceX也启动了直播预热,预计在发射前30分钟正式开播。然而,就在燃料加载启动后不久,团队检测到地面系统异常,叫停此次发 射。 这里 ...
万亿基金“活水”润泽“苏州智造”
搜狐财经· 2025-08-28 22:33
"基金强,则资金聚,投资强,则产业兴。"近年来,苏州市找准了资本与产业相互成就的切入点,持续优化创投生态,吸引资本"活水"汇聚,着力打造 百亿并购基金、 千亿产业基金和 万亿科创基金,构建起了多方联动的 "基金矩阵"。 截至今年6月末,苏州共有中基协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 431家,备案私募基金 2979只,基金认缴总规模突破 1万亿元人民币,均列 全省第一。 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间,苏州就新募集基金 192只,数量居 全国第二;募资金额超 600亿元,发生投资案例数 784起、投资金额 366.87亿元,均列 全国第四。 创投热度持续攀升的背后,是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苏州有着扎实的产业基础,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全国第一,科创板上市企业数、潜在独角 兽企业数均居全国第三,高新技术企业数全国第四,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全国第一,是全国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人数最多的城市。这里还拥有国家实验 室、"一区两中心"等重大科创载体,200多所高校在苏州都建有合作机构。 站在产业创新发展的高地上,近年来,苏州积极优化私募基金行业"募—投—管—退"全链条生态,围绕产业链配置资金链,发挥各级政府引导基金作用, 加 ...
超捷股份(301005) - 2025年08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8 21:18
汽车业务 - 公司汽车紧固件产品应用于发动机涡轮增压系统、换挡驻车控制系统、排气系统、座椅、车灯及后视镜等内外饰系统 [2] - 新能源汽车应用包括电池托盘、底盘与车身、电控逆变器、换电系统等模块 [2] - 新能源汽车紧固件单车价值量相比燃油车有所增加 [3] - 汽车紧固件市场份额呈现向头部企业集中趋势 [3] - 公司产能布局覆盖上海、无锡、镇江基地,可满足未来三至五年需求 [3] - 汽车业务增长动力来自海外市场拓展、新客户开发(蔚来、比亚迪等)、产品品类扩张及行业集中度提升 [3] - 2023年毛利率下滑受汽车行业增速放缓、大宗物料上涨及无锡工厂折旧摊销增加影响 [4] - 无锡工厂于2024年实现盈利 [4] 商业航天业务 - 业务涵盖火箭箭体大部段、整流罩、燃料贮箱、发动机阀门等结构件制造 [2] - 2024年完成产线建设,年产能力为10发 [5] - 主要客户包括蓝箭航天、天兵科技、中科宇航等商业火箭公司 [2] - 已批量交付整流罩、壳段等产品 [2] - 单枚火箭结构件成本占比约25%,公司当前产品价值量约1,000万人民币 [5] - 若完成燃料贮箱产线建设,单枚火箭结构件价值量可达2,500-3,000万人民币 [5] - 优势包括专业团队经验及上市公司资金支持 [5] 新兴业务拓展 - 人形机器人领域提供紧固件、PEEK材质产品、传感器基座及高精密机加工产品 [5] - 已取得部分客户小批量订单及打样,尚未规模化 [5] - 航天紧固件已获国内头部客户批量订单 [5] - 飞行汽车领域紧固件产品处于拓展阶段,当前营收占比低 [7]
【明日主题前瞻】中国首个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落地深圳南山
新浪财经· 2025-08-28 19:35
光量子计算 - 中国首个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落地深圳南山 由玻色量子建设 预计年产数十台/套光量子计算机 [1] - 全球量子科技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97.58亿美元 产业规模估值达千亿美元级别 [2] - 光量子计算机应用涵盖化学、金融、AI等领域 相关公司包括罗博特科子公司ficonTEC和光迅科技 [2] 光刻胶技术 - 北京光引聚合突破BCB光刻胶技术 成为国内首家具备吨级量产能力企业 [3] - 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突破30亿美元(同比增长8%) 2028年预计达75亿美元 [3] - 鼎龙股份年产300吨KrF/ArF项目预计2025年四季度试运行 南大光电实现光刻胶材料自主化 容大感光产品实现批量销售 [4][5] 智能驾驶 - 地平线CEO预计未来五至十年实现全场景无人驾驶 下半年将开展RoboTaxi合作 [6] - 地平线成为国内首家智能驾驶芯片千万级出货企业 上半年业务出现数倍增长 [6] - 腾景科技向激光雷达客户提供光学元组件 科博达与地平线合作研发域控制器 [7] 卫星通信 - 中国联通发射四颗低轨卫星 包括国内首颗3GPP窄带物联通信卫星 [8] - 全球将迎来数万颗卫星发射高峰 中国"星网"、"千帆"星座计划开始批量发射 [8] - 艾为电子推出卫星通讯宽频LNA 日海智能拥有多款高精度定位模组 [9] 固态电池 - 先惠技术与清陶能源合作研发全固态电池装备 实现技术突破并落地中试应用 [10] -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5年渗透率0.1% 2030年达4% 2035年达9% [10] - 联赢激光为头部电池厂提供固态电池产线设备 厦钨新能布局正极材料和电解质 [11] ASIC芯片 - 全球ASIC市场规模预期2028年上调至554亿美元(较前次429亿美元增长29%) [12] - ASIC芯片在推理场景显现能效和成本优势 谷歌、Meta、亚马逊等加大自研投入 [12] - 铂科新材芯片电感应用于ASIC供电 国科微研发AI边缘计算芯片 芯原股份ASIC设计订单第二季度超7亿元(环比增700% 同比增350%) [13]
本轮行情的第三大标志性事件或将出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19:08
英伟达财报与业绩指引 - 2026财年第二季度营收467亿美元,同比增长56% [1] - 净利润264.22亿美元,同比增长59% [1] - 三季度营收指引中值为540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534.6亿美元 [1] - 批准额外6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1] 全球AI基础设施支出预期 - 全球四大超大规模云厂商资本支出两年内翻倍,达每年6000亿美元 [1] - 未来五年全球AI基础设施支出规模预计达3万亿至4万亿美元 [1] - 中国市场机遇规模约500亿美元,年增长率预计50% [2] A股市场表现与结构 - 上证指数上涨1.14%,深证成指上涨2.25%,创业板指数上涨3.82% [3] - 科创50指数大涨7.23%,创三年半新高 [3] - 沪深两市成交额29708亿元,较昨日缩量1948亿元 [3] - 2868只个股上涨,2402只下跌,呈现结构性行情 [3] AI硬件板块行情 - CPO、PCB、液冷、AI芯片等核心板块表现强势 [7][8] - 寒武纪股价涨幅超15%,成为A股"股王" [10] - 工业富联涨幅超7%,市值达9719.22亿元,接近万亿门槛 [10] 科技行业标志性事件 - 电子行业市值超过银行业,位居A股第一 [10] - 寒武纪问鼎"股王",工业富联逼近万亿市值 [10] - 科技投资时代来临,机构资金推动AI产业链行情 [12] 政策与产业动态 - 国家数据局将推出数据产权等十几项产业政策 [15] - 马斯克旗下星链全球用户突破700万,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5] - 商业航天产业链提速,卫星通信、制造及地面设备领域存在投资机遇 [15] - 我国自主研发脑机接口完成脑深部肿瘤边界定位临床试验 [16] 投资策略与方向 - 建议关注人工智能超级主线,优先选择核心股及高成交额品种 [17] - 中期可关注智能驾驶、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创新药、固态电池、证券和金融科技 [17] - 主线板块ETF基金可作为替代选择 [17]
广东政观丨发力商业航天,广东正抢滩万亿蓝海
南方都市报· 2025-08-28 18:26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广东省发布《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从空间基础设施、创新能力、产业集聚等七大方面提出21条具体措施 [1] - 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上海、广东等十余省份出台专项政策推动产业集群形成 [4] - 广东提出到2026年全省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并支持卫星星座建设、特色产业园和"首场景"应用 [9] 产业发展规模与增长 -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2020年突破万亿元,2024年达2.3万亿元,复合增长率约22%,预计2025年增至2.8万亿元 [4] - 2024年行业融资事件达138个,披露融资金额202.39亿元,创历史新高 [6] - 低轨卫星星座"千帆星座"完成五批次组网发射,"GW星座"完成六批次低轨卫星发射 [4]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布局 - 朱雀二号、谷神星一号、引力一号等10余款新型商业火箭陆续首飞,力箭一号遥五完成首次外星搭载发射任务 [4] - 产业链涵盖上游卫星/火箭制造(蓝箭航天、星际荣耀等)、中游发射服务/地面设备、下游通信/导航/遥感等应用服务 [8] - 形成长三角(卫星制造)、珠三角(卫星应用)、京津冀("南箭北星")三大产业集群,其中京津冀集聚300余家上下游企业 [5] 区域发展优势与案例 - 广东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发力卫星应用服务,广州实现卫星制造、火箭研发、发射服务等全链条布局 [5][11] - 深圳宝安区产业集群规模近30亿元,罗湖落地国内首颗高轨商业中继卫星项目;珠海拥有"珠海一号"等卫星应用实例 [12] - 阳江凭借低纬度、海运便利等优势建设航天发射母港,项目总投资估值92.45亿元,分两期建设发射基础设施 [13][14] 资本市场与商业化进展 - 证监会将商业航天纳入科创板"未盈利"绿色通道,2024年蓝箭航天、屹信航天、中科宇航三家企业启动IPO [6] - 盈利模式包括卫星硬件销售、发射服务收费、卫星互联网接入及地球观测等增值服务 [8] - 行业处于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期,应用场景商业化闭环尚未完全形成,存在投入与收益时间错配特征 [9]
新兴消费趋势,消费者表现出五大偏好
创业家· 2025-08-28 18:13
每日金句 新兴消费趋势,消费者表现出五大偏好:第一是简单消费,第二是理性,第三 是健康环保,第四要有很强的社会美学,第五是实现自我价值。 宋向前|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 宋向前·拔萃黑马 实验室3期1课 这里认真推荐你: 报名 「吴世春·泸州出行活动」 9月21号-23号 , 吴世春将亲自带队 100家企业家 , 去四川泸州线下游学 , 探 访 下沉创 新 , 寻找增长新引擎。 你 在 创业路上遇到的问题和想法 , 都可以找吴老师聊聊 。 如果你是 优质的项目,吴老师也会果断投 你 。 下半年 , 吴老师预计要投出去的金额,应该不小于 15个亿。 希望所有支持吴老师的人 , 一如既往的相信他、支持他,大家 一起 加油! 活动详情如下 ↓↓↓ я 新 沖 ગેમ 2 吴世春导师亲自带队 | 2025.09.21-23 走近空天科技产业 升级国民消费科技 探索产业生态协同 打开万亿赛道蓝海 与独角虎企业、梅花投资人深度交流,占据产业链关键 卡位,共建协同生态 3天 深度沉浸式学习与认知共振 从技术创新到商业化实现,从破局战略到破局战术,从理 论到实战,多维提升认知 N个 创业破局方法论 掌握资本热捧赛道的核心逻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