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从“帆船之都”到“新质之城”——青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纪实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05:02
曾经,作为"上青天"的重要一极,青岛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在中国制造业版图中占据重 要一席。岁月轮转,如今这片土地已蝶变为"双新融合"的沃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榜单 上,青岛实现惊人"五连跳",从2019年全球第80位跃升至2024年全球第20位、全国第8位。 十年磨剑,锋芒初露。依托"双新融合"释放的澎湃动能,青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持续焕 新,新旧动能加速迭代,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2025年上半年,青岛锚定"走在 前、挑大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实现生产总值8587.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 算,同比增长5.3%。 从"帆船之都"到"新质之城",这颗北方明珠的蜕变,正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深度融合的鲜活样本。 ● 本报记者 彭勇 任明杰 杨洁 张鹏飞 "新质之城"悄然崛起 从高空俯瞰,黄海之滨,崂山脚下,在圆弧状的白色钢架环抱中,一艘嵌入山体的"巨型飞碟"正被朝阳 镀上金边。它直径208米,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若非背后的山峦稳稳托举,仿佛下一秒就要挣脱地 心引力,带着蓝光冲向天际。这便是青岛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地标 ...
智能绿色海洋创新项目集中亮相海口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4 10:59
海洋产业创新项目集中亮相 - 海口市绿色智能船艇海上试验场(筹)揭牌,是国内首个聚焦绿色智能船艇的开放试验场,为无人艇、新能源船舶等提供实景测试支持 [1] - 试验场将建成覆盖研发—测试—认证全流程服务,缩短新技术转化落地周期 [1] - 海南首艘新能源智能休闲渔船"琼三亚渔休88388"开工,搭载智能航行系统实现驾驶智能化和动力电动化 [2] 绿色智能船艇技术发展 - 海南省绿色智能船艇研发设计中心和创新联合体筹备,联合高校企业攻克关键技术瓶颈 [2] - 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推动智能无人艇在渔文旅融合场景应用 [2] - 企业计划联合推广智能航运技术标准,驱动海洋产业升级 [2] 智能装备与环保技术应用 - 三亚崖州港湾投资有限公司发布港池垃圾清理海上环卫智能装备行动计划,采用无人智能技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 [3] - 通过"揭榜挂帅、赛马测评"吸引企业竞标,推动水面清洁机器人等装备迭代升级 [3] 联合执法与安全治理 - 海口市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依托智能监控平台和无人装备提升海上安全治理效能 [3] - 活动由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办,多部门协办指导 [3]
海洋攻防装备建设加速,海洋资源勘采蓄势待发
天风证券· 2025-07-19 16: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也是强于大市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我国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建设海洋强国重要内容,相关政策推动深海科技技术研究、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海洋安全防务等领域受益 [2] - 十四五末期至十五五期间,我国水下攻防体系建设有望加速推进,海军水下通信网络、无人潜航器等装备列装进程有望加快,更多政策或出台,深海产业链将迈向高景气阶段 [4] - 我国关键矿产资源安全形势严峻,通过技术迭代和装备升级,未来深海资源开发效率将提升,有望构建新型战略资源储备体系,我国或出台更多产业支持政策推动深海科技发展 [5] - 围绕深海科技产业链全环节布局,把握海洋安防、海洋资源两条主线,紧抓安防装备、深海油气、海上风电、深海采矿核心领域机遇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海洋经济政策推动相关领域发展 -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 [2] 深海作战与产业链建设 - 深海作战是在深海区域通过有人/无人作战平台进行多种作战任务以夺取制深海权和以深制海,全球深海区域军事化发展加速 [3] - 外军持续深化深海军事布局,如美军发展体系化、无人智能化深海作战装备,新一代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潜深达1000米等 [3] - 我国持续推进深海力量发展,“海魟二号”无人潜水器完成海试,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将安排部分水下作战等新型作战力量参阅 [3] 深海资源开发 - 海洋底部蕴藏多种金属矿产和丰富油气资源,我国关键矿产资源安全形势严峻,亟待加强海洋资源获取能力 [5] - 我国已形成勘探开发技术储备,未来深海资源开发效率有望提升,或将出台更多产业支持政策推动深海科技发展 [5] 投资建议 - 围绕深海科技产业链全环节布局,把握海洋安防、海洋资源两条主线,紧抓安防装备、深海油气、海上风电、深海采矿核心领域机遇 [6] - 装备端关注推进系统、传感器、原材料等方向核心卡位配套;油气端布局海底采油生产系统装备企业;风电端聚焦风电机组、海底线缆等技术领域公司;深海采矿关注深海作业机器人、整机单位等供应方 [6] - 给出相关领域建议关注的企业,如海洋装备及配套的中国海防、西部材料等;深海采矿的时代电气、中国中车等;深海油气的亚星锚链、中国海油等;海上风电的时代新材、中天科技等;通用零部件的亚星锚链、迪威尔等;通信设施的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等 [6]
深海科技-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支柱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深海科技、海洋经济、船舶与海空装备产业、军工、海底数据中心、海洋通信 - 公司:海南信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看好深海科技和海洋经济成为全年主线** - 国家战略层面重视,顶层设计高度关注海洋经济发展,如总书记多次考察提及相关发展要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发展[1][2][3] - 经济增长层面,海洋经济对GDP拉动大、产业规模大、增速快,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8%,GDP拉动作用达11.5% [2] - 沿海省市密集发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如上海发布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广东发布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3] - **深海科技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 - 产业链涵盖深海材料研发、深海装备制造和深海数字化应用领域 [5] - 深海材料是发展深海科技的重要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需具备强防腐蚀性和抗高压能力,主要应用的材料类型有结构材料和浮力材料 [6] - 深海装备是深海开发的支撑,包括水下勘探设备、船舶和海工装备、军工装备等细分领域,船舶与海空装备产业自2021年进入上升期,2024年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3.8%,进阶订单量同比增长58.8%,手持订单量同比增长49.7% [7][8] - 深海数字化是海洋经济发展的趋势,包括海底数据中心和海洋通信等方向,海底数据中心可解决散热问题且成本低,还能满足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安全性和合规性需求 [10][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海洋经济中海洋旅游、海洋渔业等传统部分占比接近一半,但在当前发展规划中重要性偏低,发展重点是海洋装备制造、生产开发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4] - 建设地海空间一体化,在船舶或海军方面有较大发展可能性,军工首席推荐海洋装备或海军建设相关标的 [9] - 随着往深洋海发展,海底电缆、海底光缆有进一步建设需求,可作为海空装备的细分投资领域 [10]
紫金矿业20250708
2025-07-09 10:4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深海科技、海洋经济、海洋装备、海上风电、海洋电子信息 [2][5][12][13] - **公司**:紫金矿业、宝泰股份、宝色股份、钢研高纳、海兰信 [1][2][14]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海洋经济和深海科技的重要性**: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强调提升海权竞争力,总书记多次提及;2024 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 10 万亿元,占 GDP 的 7.8%,对 GDP 拉动作用达 11.5%;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深海科技 [2][4] - **深海科技核心领域**:包括深海材料研发(高性能钢、合金、复合材料)、深海装备制造(水下机器人、探测设备、船舶海工装备)和深海数字化应用 [2][6] - **各省市举措**:上海发布《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提出“3 + 5 + X”产业体系;广东发布《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支持八大新兴产业集群;福建及厦门也出台相关文件,侧重海洋装备、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 [7] - **全球深海战略意义**:全球 90%水域超 1000 米,30%超 3000 米,6500 米以上深渊有 26 个,接近我国陆地面积;先进深海科技决定资源开发广度和效益,各国争夺提升竞争力和确保资源安全 [8][9] - **深海科技投资机会**:集中在特种钢材、钛合金、高分子材料(宝泰股份、宝色股份、钢研高纳),水下勘探设备(水下机器人、脐带链、探测雷达),船舶与军工设备 [2][3][10] - **海洋装备行业景气度**:受益于船舶制造和航运周期,勘探领域表现突出,处于较高景气度 [5][11] - **海上风电发展**:装机量持续增长,目前集中近海,远海和深远海建设潜力大,渗透率低;深远海发展增加海底电缆、光缆等基础设施需求 [12] - **深海科技发展方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向网络化与智能化转型,海底数据中心加快建设 [13] - **海底数据中心优势**:有天然液冷环境解决散热问题,土地成本低,能满足数据存储和传输需求,提高大数据安全性和合规性,相关标地如海兰信 [14] - **深渊科技与 AI 结合**:向深远海发展通信需求增加,与 AI 结合较多,景气度良好,是发展重要方向 [1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
701财经委会议点评:反内卷的预期与现实
华创证券· 2025-07-03 11:12
会议背景 - 2025年6月30日政治局会议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明确职能划分,政策制定与执行有望更顺畅[3][6] - 2025年7月1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召开,距上次公开披露会议过去近一年半,2024年前通常每年召开2 - 3次[3][11][12] 全国统一大市场 - 会议要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聚焦供给侧优化和“反内卷”竞争,强调企业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政府规范采购、招商等行为[3][13][14] - “反内卷”并非首提,2024年7月政治局会议已提出,本次是进一步强调,后续关注具体政策落地[3] - 供给侧改革涉及央地关系调整,2015年通过地产政策宽松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当前推动“反内卷”和供给侧优化需关注地方财政压力,15 - 17年土地出让收入从3.1万亿提至5.0万亿,年增速从 - 24%升至40%[3][20] 海洋经济 - 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近年海洋经济在政策驱动下发展,十五五期间有望成产业政策重点方向[3][24] - 会议要求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涉及海上风电、远洋捕捞等领域[23] - 关注可能受益的三条主线:投资力度加大(海上风电等)、产业融合(海洋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探索(深海材料等)[3][27][28] 风险提示 - 政策梳理来自公开新闻通稿,不代表投资建议[29] - 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会议召开频率和政策出台规律并非绝对[29]
联合解读海洋经济&深海科技
2025-07-01 08:4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海洋经济、深海科技、海上风电、海缆、海洋科学观测和资源开发、海底数据中心、深海机械、海洋装备、建筑建材、油气开采、深水油气开采 - **公司**:中天科技、亨通光电、通光光电、微光股份、迪威尔、亚星锚链、威光股份、季博链、中国海防、湘电股份、图南股份、海南华铁、中材科技、时代新材、范亚威图公司、中海万泰、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哈利伯顿 [1][2][7][10][12][14][17][19][20][21][27][28][29]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海洋经济和深海科技投资机会大** - 2025 年是重要投资主题,反映高层战略意图,2024 年海洋经济突破 10 万亿元,占 GDP 比重接近 8%,拉动经济超百十个点 [2] - 政府首次将深海科技列入工作报告,后续政策支持力度将提升,全国将建多个海洋经济示范区 [1][2] - 深海科技行业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达 9200 亿元以上,2025 - 2030 年年均增长率 11%左右,深水油气、水下无人机和沿海风电推进最快 [2][11] 2. **海上风电前景广阔** - 是 2025 年国家核心战略,中国沿岸线有 6000GW 以上容量潜力,远超目前六七十 GW [1][4] - 向深远海发展带来设备制造、安装维护及配套服务等投资机会,利好通信行业 [1][4] 3. **海上风电推动海缆产业增长** - 深远海风电项目使海底电缆长度和电压等级增加,单价显著提升,1GW 风电项目投资从 15 亿增至 25 亿 [1][5][6] - 2025 年海上风电建设加速抢装,大规模招标频繁,行业公司业绩预计全面向好 [1][6] 4. **海洋科学观测和资源开发影响相关产业** - 增加对高质量海底光电复合缆需求,主要生产商为中天科技和亨通光电 [7] - 中国在全球跨洋通信领域占比仅约 5%,亨通光电表现突出,有很大发展空间 [7] 5. **海底数据中心有良好成长性** - 处于试点阶段,可应对服务器功耗和散热问题,未来可能需大量海底电缆和光缆 [8] 6. **国防海洋监测与保护重要** - 小目标雷达等技术应用有助于监测战略目标和保护国家领土,关注中天科技、通光光电等公司产品,估值低且增长潜力好 [1][9] 7. **深海机械行业投资机会多** - 包括深潜器与机器人、深水油气开发等装备,微光股份、迪威尔、亚星锚链等公司预计未来几年复合增长率 30%,估值低 [2][10] 8. **海洋装备领域发展快** - 技术成型、路径明确,短期内有公开变化,27 年前建军百年目标前有实质性进展,关注基建、材料、水下通信和动力系统方向 [17] 9. **深海科技在建筑建材领域有应用** - 海底数据中心可满足数据出海需求,海南华铁计划建设离岸数据中心,今年算力租赁交付订单 13 亿,传统设备租赁业务 260 亿资产完成上链 [21][23] - 深海风电产业链关注风电叶片和风电涂料领域,中材科技 2025 年和 2026 年业绩预计分别达 16 亿和 20 亿以上 [21] 10. **油气开采领域受益于深海科技发展** - 与政策匹配,解决战略资源安全问题,国内原油对外依存度 70%,天然气依存度 40%,海上产量增量贡献大,中海油产量增速 6% [22] - 中海油技术突破,深水作业能力达 1500 米水深,95%探矿权在其手中,聚焦中海油系油服标的 [22][24] 11. **深水油气开采产业链情况** - 包括勘探、开发和生产三个环节,周期 3 - 5 年,勘探先受益,其次开发,最后生产 [25] - 资本开支中,勘探占比约 20%,开发占比约 60%,生产占比约 20% [2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威光股份在深海科技领域关注深海技术和机器人业务,全年预计收入约 3.5 亿元,市盈率约 20 倍 [12] - 迪威尔 2025 年 1 - 5 月订单同比增速 17.4%,四月份订单金额 1.7 亿元,同比增长 70%,五月份订单金额 1.3 亿元,同比增长 18%,深海断件占整体订单比例超 60% [13] - 季博链公司核心产品是 ROV(遥控潜水器),在国内市场稀缺,是行业领先者 [14] -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商业科技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写入,地方和中央政策将加码 [15][16] - 钛合金是水下建设重要材料,西部材料和宝钛股份是重要企业 [18] - 水下通信设备核心是声呐系统,中国海防是唯一专注声呐设备制造企业 [19] - 动力系统发展趋势包括全电推进、电力弹射和综合电力系统,湘电股份处于历史底部,图南股份在航发改推进系统有优势 [20] - 范亚威图公司的 TRT 电缆在行业内领先,参与可控核聚变项目 [21] - 中海万泰公司从事钻完井工具装备智能工厂建设,承担国家深水油气装备项目 [27] - 全球美国三大石油服务公司在深水领域技术垄断,中海油服是第四家突破并提升国产化替代率的公司 [28]
上海崇明吹响海洋强国人才集结号 “海归智慧”助产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01:55
海洋装备产业规划 - 聚焦船舶与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制造等前沿领域,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1] - 长兴岛已形成"四大央企龙头引领、百余家配套企业集聚"的产业格局 [1] - 崇明区规划打造海洋装备产业高地,成为留学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1] 政策支持体系 - 崇明区推出"组合拳"式政策体系,包括创业资金扶持、人才服务阵地矩阵等 [3] - 配套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形成全链条服务体系 [3] - 上海市委统战部将优化政策与整合资源,支持留学人员在"深蓝赛道"发展 [3] 产业合作与创新 - 6家留学人员企业与上海长兴企业集团签约,合作领域包括船舶智能系统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等 [7] - 倡议打造央企赋能、园区支撑、项目成长的联动平台,培育"海归智造+海洋科技"示范项目 [5] - 船舶行业需积极拥抱低碳技术,融入设计、建造与运营全流程 [5] 深海资源开发 - 深海蕴含矿产、油气、微生物等丰富资源,对国家资源安全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5] - 开发深海对于保障我国战略性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5] 项目展示与评价 - 留学人员代表展示创新项目,涉及海运与科技领域 [7] - 专家建议创新项目需注重细节、远见和专注度 [7]
青岛崂山: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科产融合创新型强区
中国经济网· 2025-06-11 11:34
崂山区科技创新发展 - 崂山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主动融入青岛科创大走廊建设,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科产融合创新型强区 [1] - 强化源头创新"强引擎",打造科技创新策源示范区,贯通"0→1→N"转化链条,塑造成果转化崂山样板 [1]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锻造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1] 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班组和AR系统实现电解槽核心部件的高精度制造和实时质量检测 [1] - 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自主设计蝶阀加浆斗装置,将硝苯地平缓释片制粒环节的加浆速度从1小时缩短至12分钟,效率提升80% [2] 科技创新支撑数据 - 2024年崂山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79% [2]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7.67% [2] - 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达8.99%,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80件 [2] - 全区汇聚3所高校、14家科研院所,科技中小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 [2] - 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省瞪羚企业71家,独角兽企业9家,上市企业15家 [2] 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 - 发挥实验室体系战略支撑作用,支持两个国创中心高质量发展,培育打造省级服务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3] - 计划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0个,设立产业创新项目组群,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 [3] - 目标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突破行业关键技术10项以上 [3] - 推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医药医疗等优势产业数智升级 [3] - 促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3] - 前瞻布局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等未来产业 [3]
上海“以赛聚能”打造未来空间产业“强磁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13:59
未来空间产业技术发展 - 深海海底光通信网络布设及运维作业智能机器人系统研制项目亮相上海未来产业大赛,展示"上天入地"的未来项目 [1] - 约40%的前沿项目具备"硬件+软件"跨学科协同特征,航空航天领域需光学、半导体、电力电子等多领域技术深度融合 [2] - 红外智能感知载荷技术在灾害监测、城市规划领域实现突破,国际交流助力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2] 国际化竞争与合作 - 海洋装备行业是国际化行业,需在全球市场竞争比拼作业效率和质量可靠性 [2][3] - 商业航天需要竞争与合作并存,国际交流为中国技术"走出去"奠定基础 [2] - 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行业展会,与全球大型企业合作 [2]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优化 - 商业航天需平衡"高性能"与"低成本",政府和市场需增加产业信心 [4] - 建议在上海临港海域建立国家级深海机器人测试基地,模拟复杂海况验证技术 [4] - 探索共享经济模式,建立深海机器人租赁平台降低中小企业使用门槛 [4] - 上海推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加强核心专利保护、优化区域分工 [4] - 202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上海以政策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4] 上海未来产业布局 - 上海未来产业大赛助力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海装备、智能感知等多元布局 [5] - 上海作为试验田和全球创新网络战略支点,利用产能优势拥抱全球化并吸引人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