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清明上河图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鲜报|百岁故宫博物院,生日快乐!
新华社· 2025-10-10 15:30
故宫博物院百年庆典核心信息 - 故宫博物院于2025年10月10日迎来建院一百周年 [1] - 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 [1] 历史沿革与定位 - 故宫博物院于1925年10月10日建院,“故宫”成为指称明清皇宫“紫禁城”的专有名词 [3] - 从皇家宫苑转变为由人民共享的文化机构,昔日的皇家典藏成为全民共宝 [5] 藏品规模与价值 - 故宫收藏有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创造的195万件(套)文物 [3] - 馆藏包含《五牛图》《清明上河图》、金瓯永固杯等稀世国宝 [5] 观众接待与影响力 - 2009年接待观众人次首次突破1000万,2024年接待观众超1760万人次 [3] - 百岁故宫博物院“圈粉”无数,通过红墙秋叶的美图“刷屏”和文创产品吸引大众 [10] 建筑特色与展览 - 建筑群特色包括中轴线三大殿的恢宏庄严、东西六宫的精致巧思以及御花园的藻井等 [6] - 举办“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等重磅展览,系统展示发展历程 [5] 文化传播与创新 - 通过科技和文创让文物“活”起来,并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0] -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例如“紫禁城与凡尔赛宫”的文化魅力交相辉映 [10]
《清明上河图》等200件(套)文物亮相 述故宫博物院百年史
中国新闻网· 2025-09-30 08:04
展览概况 - 备受期待的“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大展于9月29日亮相故宫午门展厅 [1] - 展览从195万件(套)院藏文物中精心遴选出200件(套)进行展出 [1] - 展览将持续至12月30日 [6] 展品亮点 - 《清明上河图》、《五牛图》和《伯远帖》等重磅文物悉数展出 [1] - 《伯远帖》是传世晋人墨迹中唯一具有名款的真迹,于1951年由国家拨款从香港购回后拨交故宫博物院 [3] - 《五牛图》是目前所见存世最早的纸本绘画,于1958年重返故宫 [3] - 《清明上河图》曾于1923年由溥杰携带出宫,1958年国家拨交故宫博物院 [3] - 现场展出了孙瀛洲捐赠的明成化斗彩三秋杯、张伯驹捐献的《诸上座帖》等珍贵文物 [3] - 东雁翅楼展厅展出的青玉兽面纹璧系已发现汉代玉璧中最大者,直径近40厘米 [6] 展览设计与叙事 - 展览分为“一脉文渊”、“百年传承”、“万千气象”三大篇章 [1] - 西雁翅楼展厅以一对掐丝珐琅太平有象作为第一件文物,其吉庆意味为整个大展奠定基调 [1] - 展厅现场以老照片和文物交相对照的方式布展,意在产生和历史对话的感觉 [3] - 《清明上河图》此次作为百年院史的“代言人”亮相,与过去两次展览的叙事角度不同 [4] - 展览以清乾隆的特磬作为最后一件文物,寓意故宫博物院下一个百年的全新开始 [6] 后续安排 - 《清明上河图》等部分珍贵书画将限期展出,接棒文物《上阳台帖》、《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确定亮相 [6]
一代国瓷泰斗晚年出山,让四幅传世名画“活”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4-29 20:39
文章核心观点 - 张松茂与徐亚凤两位陶瓷艺术泰斗为故宫建院百年联手打造“国宝传世四绝杯” [9][24][40] - 该作品代表了陶瓷绘画的至高水平 极可能是两位大师联手的最后一件作品 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24][26][40] - 作品采用千年官窑粉彩绝技 工艺复杂 成品率低 每只制作周期近半年 [41][43][45] 艺术家背景与成就 - 张松茂被誉为300年一遇的瓷界传奇 首次将现代瓷拉入“千万元时代” [3][5][34] - 张松茂8岁开始学习陶瓷绘画 被誉为“瓷板大王牡丹张” 作品受到收藏圈哄抢 [30][34] - 徐亚凤是中国当代陶瓷界第一位粉彩女王及水点桃花唯一传承人 曾为主席设计代表中国制瓷工艺最高水平的专用瓷器 [38][40] - 两位大师均已80多岁高龄 被称为陶瓷界“伉俪双泰斗” [7][40] 产品艺术特色 - “四绝杯”灵感源于四幅国宝名画: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百骏图 [9][11][14][17][20] - 千里江山图被誉为近千年第一神作 是青绿山水代表作 [17] - 百骏图具有开拓性意义 创造了“中西合璧”的新风格 [20][22] - 瓷身触手温润 洁白的瓷体与明丽的粉彩相互映衬 [24][48] 制作工艺与稀缺性 - 采用粉彩技艺 始创于康熙 极盛于雍正 是著名的彩瓷品种 [41] - 工艺复杂 需使用数十种特制笔手工完成 万次点染点画 任何细节不慎都会前功尽弃 [43][45] - 成品率低 每只国宝杯打造需近半年时间 [41] - 作品证书齐全 有专属编号和大师签名 为限定发售 [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