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小叮当系统

搜索文档
进校园、拿数据、转 C 端,他们找到了 AI 心理的商业黄金法则
36氪· 2025-04-29 10:20
AI+心理行业概述 - AI+心理成为热门赛道,涵盖医疗、教育、服务等多个领域,社会进入"AI时间" [1] - 领本AI和爱心小叮当是行业代表企业,专注于AI+心理+教育的结合 [2][13] - 行业已形成三类商业分化:严肃陪伴及治疗、非严肃陪伴、进校机构 [12][13] 领本AI业务模式 - 通过Emo GPT模型实现多模态情绪识别,结合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声音和语义分析构建情绪全息画像 [2] - 已服务全国23个省份1万+所学校,日均服务超3万例咨询,2024年预警上万名有自杀倾向的孩子 [3] - 完成超千万元Pre-A轮融资,实现产品和商业双丰收 [3] - 2024年校园和家庭端业务占比8:2,2025年计划将家庭端比例提升至5:5 [15] 爱心小叮当系统运作 - 采用"硬件安装-数据分析-平台搭建"服务路径 [4] - 通过AI摄像头捕捉学生自然状态下的微表情数据,解决传统心理测评的伪装问题 [2][5] - 系统持续两周以上情绪低谷时生成"关爱名单",提倡"一眼一语"干预策略 [5] - 需要至少三个月持续采集完成初步建模,完整分析周期通常以学年为单位 [8] 技术特点与数据价值 - 强调两个"真实":学生在公共区域的自然状态和数据客观性 [7] - 两个"长期":长期状态跟踪和长期数据积累,揭示群体性规律 [8] - 通过家校联动形成"数据-反馈"循环,降低C端获客成本 [14][15] - 学校场景积累的多模态数据形成垂直领域壁垒 [14] 家校联动机制 - 为家长端开放通道,推送学生情绪状况与心理文章,实现家校信息互通 [8] - 通过测评、咨询、家庭机器人和专家端pad四类设备构建预防与干预体系 [9] - 家庭机器人具备"留言墙"和作业助手功能,成为家庭关系润滑剂 [10][11] - 家校联动将心理健康服务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 [8] 商业模式与市场前景 - 进校机构通过B端→家校联合→C端的扩展路径实现商业化 [13][15] - 受益于教育部门预算支持,一线城市生均心理服务预算约100元,三四线城市约10元 [14] - 爱心小叮当采用"按每张照片的算力成本收费"的透明定价模式 [14] - 中国有2.91亿在校生,心理陪伴类机器人市场想象空间巨大 [15] 行业发展趋势 - AI技术超越工具属性,成为社会情感观察与治理的基础设施 [16] - 重新定义教育闭环内家校生的关系,提供情感价值 [17] - 通过长期观测积累校内数据,优化垂类模型,向C端市场拓展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