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聚合物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特种化学品行业PEST分析、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2 09:40
概述 - 特种化学品属于高端精细化工产品,技术含量高、产量小,包含特种聚合物、电子化学品、表面活性剂、香精香料、特种涂料、各类添加剂等主要类型 [1] - 特种化学品更靠近消费终端,具有相对较高的盈利水平 [1] 发展背景 - 我国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如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 [3] - 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促使企业加大环保设施和清洁生产技术投入,推动绿色特种化学品的研发和应用 [3] - 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高端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水平提升 [3] 产业链 - 上游主要包括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等行业,提供各类基础化学原料 [5] - 下游应用市场涵盖农业、医药、电子、汽车、日化等领域 [5] - 电子行业对高纯度、低杂质的电子化学品有大量需求,如半导体制造中的特种气体 [5] - 汽车行业需要特种聚合物、高性能涂料等 [5] 发展现状 - 我国半导体、电子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电子化学品市场需求与日俱增 [7] - 电动汽车的发展为特种化学品创造新的机会,如特种聚合物、电池材料和发动机罩下的零部件产品等需求持续增加 [7] - 我国已成为全球特种化学品最大的消费市场,2024年市场规模达9130.5亿元,同比增长12.25% [7] 竞争格局 - 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包括国际巨头(如巴斯夫、陶氏、拜耳)、国内大型企业(如中石化、万华化学)以及众多中小型企业 [9] - 国际巨头凭借研发实力、生产技术和全球销售网络在高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9] - 国内大型企业在部分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具备规模优势和技术实力,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9] 行业内代表企业分析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业务涵盖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管道运输、销售等 [11] - 2024年营业总收入完成3.08万亿元,毛利润0.62万亿元,毛利率为20.33% [11]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全球化运营的化工新材料公司,业务涵盖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新兴材料四大产业集群 [13] - 2024年营业总收入达1821亿元,聚氨酯系列占41.66%,石化系列占39.83%,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占15.53% [13] 发展趋势 - 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适应新兴市场需求的新材料、新配方和新技术,如生物基化学品、智能材料等 [15] - 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发展将加快特种化学品技术创新,以满足微处理器、半导体芯片、电路板等制造需求 [15]
中石化,签约又一巨头,加码碳纤维复材和特种聚合物!
DT新材料· 2025-04-24 00:01
中石化与世索科战略合作 - 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聚合物在商业航空、交通、能源等领域的材料解决方案,并推动供应链创新[2] - 合作聚焦碳纤维产业链本土化与可持续材料发展,加速高端材料应用落地[7] 中石化碳纤维产业布局 - 已构建从原丝到复合材料的完整产业链,上海石化拥有2.4万吨/年48K大丝束原丝和6000吨/年碳纤维产能[2] - 2024年8月成功贯通热固性预浸料全流程,12mm大丝束碳纤维复合材料筋应用于上海美的全球创新园区项目[2] - 计划投资31.96亿元建设鄂尔多斯3万吨/年碳纤维及金山6万吨/年原丝新装置,2025年投产[2] - 与蔚来、比亚迪合作推进碳纤维轻量化零部件产业化[2] 世索科业务与技术优势 - 由索尔维集团拆分成立,覆盖特种聚合物、复合材料等六大领域,聚焦电池材料、绿色氢能等四大增长平台[4] - 碳纤维领域:德国基地拥有900万磅无氯聚丙烯腈前驱体产能,美国基地具备400万磅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产能[5] - 复合材料业务2024年净销售额66亿欧元,实现两位数增长,产品涵盖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特种聚合物等[5] - 特种聚合物事业部拥有35个品牌、1500多种产品,包括氟聚合物、芳族聚酰胺等,常熟和上海基地获ISCC-PLUS认证生产可持续材料[5] 世索科可持续与回收技术 - 参与欧洲ELV塑料回收供应链项目,联合巴斯夫等七家企业回收报废汽车塑料并分类10种聚合物[6] - 与Vartega合作开发回收碳纤维技术,应用于汽车部件;与天津波音实施航空复合材料"包材回收"项目[6] - 计划2025年剥离油气及香料业务,聚焦特种化学品核心领域;已出售液晶聚合物(LCP)树脂业务给住友化学[6] 行业趋势与展会动态 - 碳纤维、复合材料及特种聚合物为高端化工新材料投资热点,航空领域需求增长,汽车与能源领域稳步提升[7] - 2025年第十届生物基大会将举办17大专场论坛,涵盖生物基聚烯烃、尼龙、橡胶等全产业链议题[11][12][13] - 展会设置终端品牌对接会,覆盖汽车、鞋服、食品等行业材料需求[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