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玉龟
icon
搜索文档
“玉礼乾坤——凌家滩87M4精品文物展”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展出
央视网· 2025-05-19 11:41
凌家滩遗址概况 -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距今5800年-5300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实证 [2] - 1985年发现,出土大批重要玉石器,是长江下游同时期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聚落遗址 [2] - 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 [2] - 1987年发掘的M4墓葬是遗址中最为瞩目的一座 [2] 展览背景与意义 - 2024年12月14日-2025年3月16日故宫博物院举办"文明先锋——凌家滩文化玉器展",首次完整合璧展出历年出土文物 [4] - 2025年推出"玉礼乾坤——凌家滩87M4精品文物展",精选104件文物,助力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4][5] - 展览集结国内四家机构近400件(套)凌家滩出土玉石器,含1130余张高清大图及200余张工艺微痕迹图 [5] - 故宫收藏的凌家滩玉器大多为首次公开 [5] 87M4墓葬考古价值 - 1987年第一次发掘时发现,是凌家滩考古史上的里程碑 [7] - 出土大量精美罕见随葬品,包括玉版、玉龟、玉勺、玉璜、玉管等 [9] - 1993年故宫博物院收藏这些玉石器,通过保护研究使其获得国际关注 [9] 墓主人身份解析 - 考古表明87M4墓主人集政权、神权与技术权威于一身,拥有贵族、工师、巫师三重身份 [13] - 作为工师:甄选玉料、教授技艺,随葬品证明凌家滩玉器加工水平先进 [15] - 作为巫师:担负观象授时、沟通神鬼职责,参与天文历法与宗教活动 [20] - 玉版、玉龟、玉签等礼器表明其在贵族阶层中专职"巫师"身份 [22] 展览文物亮点 - 玉立姿人、石钺、玉石料、玉玦、玉版、玉龟、玉签等均为新石器时代凌家滩文化晚期(距今5500~5300年)文物 [11][13][17][19][24][26][27] - 玉龟与玉版组合反映史前天文学与原始信仰体系 [22][24][26] 展览信息 - 时间:2025年5月16日-8月16日 [29] - 地点:凌家滩遗址博物馆 [29]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迎开馆试运营 千余件文物再现“古国时代”
新华社· 2025-05-16 16:47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馆 -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于5月16日开馆试运营 首次系统性展示考古成果 展出文物约1100件 [1] - 博物馆展厅面积约4000平方米 设1个基本陈列展厅和2个临展厅 [2] - 基本陈列分为总序 鉴往知远 玉耀长河 文明互鉴四部分 [2] 凌家滩遗址考古价值 - 凌家滩遗址是"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性遗址 在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中具有关键地位 [2] - 与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并称"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 [2] - 被列入国家"十四五"大遗址保护利用重点项目 [2] 展陈特色与重要文物 - 展出首尾相连的双面圆雕玉龙 刻有八角星纹的玉鹰 玉人 玉龟和玉版 重达88公斤的大玉猪等珍贵文物 [2] - 07M23号王者之墓整座墓葬文物集中陈列 配合葬仪研究成果的动态演示 [2] - 运用实景复原 数字光影等科技手段展示古代先民在规划营建 玉器制造 艺术创造方面的成就 [3] 考古研究进展 - 遗址自1985年发现以来 出土大批重要玉器 [2] - 近年来考古研究和保护利用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2] - 展陈全面直观再现了远古先民的社会生活 [2]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5月16日开馆试运营 大批特色玉器将亮相
央视新闻· 2025-05-09 14:26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馆 -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将于5月16日开馆试运营 [1] - 该遗址是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性遗址 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关键节点和关键地点 [1] 博物馆概况 - 博物馆是国家"十四五"大遗址保护利用的重点项目 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引领性 [4] - 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 设1个基本陈列展和2个临展厅 [4] - 基本陈列展包括总序厅、鉴往知远厅、玉耀长河厅、文明互鉴厅4个部分 [4] - 展出约1100件(套)珍贵文物 不少文物是首次展出 [4] - 集中展示富有地域特点和时代特色的玉器 如玉人、玉龙、玉鹰、玉双连璧、玉龟版、玉勺 [4] - 运用光影、数字化等现代科技手段 全景式展示古代先民在规划营建、玉器制造、艺术创造等方面的成就 [4] 考古研究成果 - 2020年以来发现祭祀遗存、大型高等级公共建筑基址 [8] - 完善了对墓葬祭祀区布局和遗址聚落格局的认识 [8] - 考古出土200余件器物 包括龙首形玉器等一批珍贵玉器 [8] - 为研究中国史前用玉制度及其对历史时期礼制影响提供重要资料 [8] 文化价值 - 凌家滩是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的重要遗址 [13] - 先民创造了灿烂的凌家滩文化 延续至今仍保留田园牧歌景象 [13] 社会效益 - 博物馆开放后将与考古研学小镇、游客服务中心等形成集群优势 [15] - 提升城乡环境风貌 涵养人文精神 培育新型文旅空间 [15] - 激发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融合新动能 [15] - 打造中国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凌家滩模式" [15] - 展现长江流域农耕文明赓续不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15]
文博日历丨他没去过岳阳楼,却写出千古名篇
央视新闻· 2025-05-09 09:34
"自打知道你要报这个选题 我脑子里就都是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文博日历》的同事这样告诉本文小编) 你可能没去过岳阳楼 但一定知道《岳阳楼记》 让我们通过这方玉龟钮印 走近文章的作者范仲淹 这方印是否为 范仲淹本人所用? 这是一方玉质印 颜色为棕褐色与青白色相间 印的表面有较多隔纹 更显古朴 01 ①文博链接:何澄(又名何亚农,1880年-1946年),生前在苏州期间经办实业、创办学校。他的一对女儿、女婿是"中国居里夫人"何泽慧,以及"两弹一 星"元勋钱三强;另一个女儿何泽英则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何家子女以何澄的名义把他生前所藏捐献国家。 印的上部是一个龟形钮 这只玉龟昂首收尾 背甲中间微微隆起呈现弧形 四肢蜷起又像蓄势而行 雕刻刀工虚中带实,生动自然 更大的看点则是印文 凿刻篆体的"范仲淹印"四字 字体端正疏朗拙朴古貌 这方宋代的印章 是著名文物鉴赏收藏家何澄生前所藏① 前人认为,可能是范仲淹所用 丝丝的细纹是岁月的刻度 带我们回望一代贤臣的沧桑过往 02 谁还没背过《岳阳楼记》? 范仲淹是北宋仁宗年间的 政治家、军事家,更是杰出的文学家 他一生虽几经起落,家国始终在心头 我们透过《岳阳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