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境DNA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野生大熊猫有多少?种群如何分布?科研团队实地探秘
央视网· 2025-06-22 02:35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园区调查 -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园区占地18万公顷 是连接陕西和四川的重要生态廊道 [8] - 园区采用多种科技手段开展野生大熊猫等兽类野外调查 包括空气环境DNA和水样环境DNA技术 [3] - 工作人员设计334条兽类调查线路和87条大熊猫固定监测线路 [6] 调查方法与技术 - 首次采用空气环境DNA和水样环境DNA技术 对空气中和水源中留存的动物遗传信息进行收集 [3] - 通过粪便DNA靶向技术、咬节法和红外相机相结合的方式 更精准锁定大熊猫种群分布 [5]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6] 调查发现 - 大熊猫驯养繁殖中心是白水江园区大熊猫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工作人员在调查线路上发现野生大熊猫粪便 [5] - 随着野外调查次数增多 发现更多有意思的野生大熊猫画面 [6] - 样本足够多时可判定大熊猫的性别、健康程度、不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 [5]
深读|环境DNA技术实现朱鹮监测“从无形到有形”转变
中国环境报· 2025-04-24 09:49
环境DNA技术突破 -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牵头的研究团队首次将环境DNA技术应用于朱鹮监测,通过采集空气等环境样本提取朱鹮残留物DNA,实现精准监测[1] - 该技术突破传统人工监测的局限性,降低人力消耗,提升监测效率和准确性,经过近两年实践已初步摸清朱鹮在陕西省重点区域的分布及活动情况[1] - 研究团队开发了基于DNA分子的朱鹮靶向qPCR监测技术体系,灵敏度极高,环境中哪怕仅有1个DNA分子都能被检测到[8][9] 技术应用细节 - 空气采样采用专用采样器,设置流量30升每分钟,定时5小时,滤膜吸附包含朱鹮残留物的颗粒物,采样过程严格遵循"代表性、科学性、准确性"标准[3][4] - 研究团队建立了朱鹮基因库,收录超过三个城市的朱鹮基因组数据,涵盖不同年龄、性别和地理种群,为环境DNA精准对比提供基础[5][8] - 实验人员可在收到环境样本后不到5个小时完成环境DNA全流程分析,qPCR技术能针对性扩增朱鹮DNA,类似"磁铁"作用精准提取目标DNA[9][10] 监测介质比较 - 研究团队对水、空气、土壤开展全环境介质监测,2024年在榆林、铜川、汉中三市设置22个采样点位,成功从21个点位检出朱鹮DNA[12][14] - 空气样品中朱鹮DNA浓度最高(无定河监测显示每微升37个DNA序列片段),土壤样品次之(每微升7个),水样最低(每微升不到1个)[14] - 空气采样可大范围长时间富集样品,捕捉朱鹮DNA概率最大,成为最适宜监测朱鹮的环境介质,而水样因朱鹮停留时间短、土壤采样面积受限导致效率较低[14][15] 技术优势与前景 - 环境DNA技术实现朱鹮监测"从无形到有形"的转变,可在不惊扰目标物种的情况下开展监测,并成功区分朱鹮近缘物种避免误认[19][20] - 该技术当前可实现朱鹮半定量监测(判断有无及浓度),未来有望实现绝对定量监测(种群识别、亲缘关系分析等)[20] - 技术融合GPS追踪和传统人工监测手段,形成多元化监测体系,为朱鹮及其他濒危物种保护提供"陕西方案"[1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