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服务

搜索文档
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都取得哪些成效?国家林草局回应
新京报· 2025-07-31 13:07
第一批国家公园建设成效 - 三江源国家公园将长江正源格拉丹东和当曲区域、黄河源约古宗列区域纳入保护范围,整体保护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生态系统 [1] - 推行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聘用原有居民2.3万人参与管护巡护 [1] - 与2015年试点前相比,源头再现"千湖美景",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等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长,草地植被盖度提高8.6% [1] - 原有居民年均增收1.5万元至2.1万元 [1] 大熊猫国家公园进展 - 整合四川、陕西、甘肃三省73个自然保护地,实现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栖息地连通,建设6条生态廊道 [1] - 我国野生大熊猫总数从上世纪80年代的1100只恢复到约1900只 [1] - 整合组建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局大熊猫重点实验室,成立大熊猫保护国家创新联盟,投入1.1亿元设立大熊猫保护研究基金 [1]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成果 - 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对东北虎、东北豹的全天候、全区域动态监测 [2] - 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从试点之初的27只、42只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 [2] - 吉林长白山区域30年来首次发现东北虎踪迹,栖息地向外扩展200多公里 [2]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恢复情况 - 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由设立之初的5群35只增长到7群42只,是全球20种长臂猿中唯一持续增长的种群 [2] - 生态搬迁群众年收入是搬迁前的近4倍 [2] - 依托黎族特色文化优势,发展黎族文化、热带雨林、茶旅融合产业 [2] 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措施 - 将江西省武夷山区域纳入保护范围,福建、江西两省一体化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2] - 新发现雨神角蟾等多个新物种,黄腹角雉数量保持在1000只左右 [2] - 建设生态茶园,园区内每亩林地补偿金额比园区外高9元至13.5元 [2] 国家公园创新探索 - 批复实施各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监测体系建设方案 [3] - 在野生动物危害防控体系建设、致害保险补偿、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