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家公园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举行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等多项成果发布
央广网· 2025-08-20 08:49
国家公园建设成果 - 第一批国家公园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120多处,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实现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1] - 第一批国家公园包括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设立于2021年10月 [1] -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全面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 [1] - 三江源国家公园实施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黄河源千湖奇观再现,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长 [1] 科研监测体系发展 - 国家公园逐步搭建完整科研平台,打造高水平科研监测体系 [2] - 发布《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设方案》,未来三年按"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原则推进监测体系建设 [2] - 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重点区域野生动物常态化精准识别和实时感知 [2] - 监测网络贯通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全链条,服务于保护修复、在线监管和公众服务 [2]
权威数读丨这几组数据,绘就国家公园和合之美
新华社· 2025-08-20 07:52
权威数读 / alth 178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 国家公园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第 一批5个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面积约13.10万 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区面积约 0.12万平方 AE o 权威数读 / alth 19日在成都市举行的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从 2021年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至今,国家公园发展情况如何?野生动物保护有哪些进展?生态利 民、生态惠民成效怎样?让我们跟随这几组数据,一起领略这些国家公园的和合之美。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 2017-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累 计安排中央资金约189亿元重点支持国家公园 建设,有效提升了国家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和保护管理能力。 17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 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以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 性保护为目标,通过整合优化120余处自然 保护地,有效解决了保护空间碎片化和孤岛 化问题。 权威数读 / 新华服 AN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 บบททางการทั้งแม่พันทาง 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面积由试点期的12.31 万部行公里,扩展至19.07 产物分公里,实现了长江、黄河、 ...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8-20 06:46
本次论坛期间举办1场主论坛和3场分论坛。论坛还举办主题成果展,通过视频、图片、实物等形式,全 景展示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科研监测、自然教育、社区发展等方面成效。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20日 14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今年以来,国家林草局分别批复印发了首批5个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设方案。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 示,按照《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设方案》,将运用最新的科研技术成果,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 系,实现国家公园重点区域野生动物常态化精准识别和实时感知,更好服务于保护修复、在线监管、公 众服务等工作,全面提升国家公园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过去10年,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交出了亮眼"成绩单"。持续创新国 家公园体制机制,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搭建起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四梁八柱"。首批5个 国家公园全部完成确权登记。通过生态搬迁、特许经营、志愿服务、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等形式,为当地 社区带来更多发展新机遇,近5万名当地居民成为生态管护员;林下经济、生态畜牧业、生态茶产业、 特色文旅产业等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不断推动生态利民、生态惠民。 下一步,国家林草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建设国家公园 推进全民共享
央广网· 2025-08-17 11:23
郑海强:我们扩大了保护区、加大了巡护的力度,也补植、补种了一些长臂猿喜食的乡土树种,建 了28条长臂猿"空中廊道",让它们的栖息地能连接起来。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 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国家公园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牢牢将"生态保护第一"放在国家公园建 设和管理的首位。 央广网北京8月17日消息(记者王泽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 然保护地体系,把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栖息地保护起来。 2021年,我国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理念,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 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几年来,五大国家公园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恢复, 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旗舰物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海南热带雨林国家 公园设立以来,当地对这些"雨林精灵"生活的区域实行最严格的禁入制度,监测队员定期巡护,清除海 南长臂猿的生存隐患,记 ...
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全部完成确权登记
央视网· 2025-08-11 20:32
自然资源部表示,本次以登记的法定形式,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5个国家公园的边界范围在国土空间上精准落地,进一步明确了自然资源资产"谁所 有、由谁管",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产权支撑。目前,登记成果已共享应用于国家公园本底调查、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管护等工作中。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记者8月11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近日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首批5个国家公园已全部完成登簿,从 此有了自己的"户口本"。 ...
国家公园建设成效显著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
央视新闻· 2025-08-04 09:01
国家公园建设成效 - 自2021年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以来,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 - 国家公园体系进入系统集成、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7] 三江源国家公园 - 整体保护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生态系统 [2] - 与2015年试点前相比,源头再现"千湖美景",草地植被盖度提高8.6% [2] - 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长,原有居民年均增收1.5万~2.1万元 [2] 大熊猫国家公园 - 实现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栖息地连通,建设6条生态廊道 [3] - 野生大熊猫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100只恢复到约1900只 [3]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 畅通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4] - 东北虎数量从试点之初的27只增长到70只,东北豹从42只增长到80只 [4] - 吉林长白山区域30年来首次发现东北虎踪迹 [4]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 人工促进修复受损天然林,雨林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5] - 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5群35只增长到7群42只 [5] - 生态搬迁群众年收入是搬迁前的近4倍 [5] 武夷山国家公园 - 福建、江西两省一体化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6] - 新发现雨神角蟾等多个新物种 [6] - 建设生态茶园,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6] 国家公园论坛 - 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将于8月18日—19日在四川举行 [7] - 主论坛将发布国家公园建设最新成果,邀请国内外专家分享见解 [7]
首批五个国家公园旗舰物种野生种群数量持续恢复
人民日报· 2025-08-04 06:10
国家公园建设成效 -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首批5个国家公园旗舰物种野生种群数量持续恢复,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 [1] - 三江源国家公园源头再现"千湖美景",藏羚羊等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长,草地植被盖度提高8.6% [1] - 大熊猫国家公园实现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栖息地连通,建设6条生态廊道,野生大熊猫数量从80年代的1100只恢复到约1900只 [1] 物种保护成果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从27只、42只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 [1]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5群35只增长到7群42只,成为全球20种长臂猿中唯一持续增长的种群 [2] - 武夷山国家公园新发现雨神角蟾等多个新物种,黄腹角雉数量保持在1000只左右 [2] 系统建设与规划 - 国家林草局批复实施各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监测体系建设方案,在野生动物危害防控、自然教育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2] -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入系统集成新阶段,将落实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和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稳慎设立新公园 [2] - 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将发布最新建设成果,展示生态保护、科研监测等方面成效 [2]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国家公园建设涉及管理体制重构和多项制度创新,将通过国家公园论坛促进政府、学术机构、国际组织等多方参与交流 [3]
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将于8月18-19日在成都召开
中国发展网· 2025-08-01 22:27
国家公园论坛概述 - 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将于8月18-19日在成都召开 主题为"守护自然瑰宝、共绘和合之美" [1] - 论坛由林草局和四川省政府主办 预计200名代表参会 包括国内外专家、国际组织和媒体 [1] - 议程包括开幕式、主论坛、3个分论坛及主题成果展 主论坛将发布建设最新成果并邀请专家演讲 [1] 论坛核心议题 - 分论坛聚焦三大主题:"政策创新与实践探索"、"全民共享与社区治理"、"旗舰物种保护与监测技术创新" [1] - 40余位中外专家将参与分论坛讨论 主题成果展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生态保护等成效 [1] - 论坛旨在探讨"十五五"期间国家公园重大问题和方向 推动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1] 国家公园建设挑战 - 建设涉及从单一保护向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转变 需重构管理体制机制 [2] - 涵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管制、生态补偿等制度创新 具有点多面广特点 [2] - 论坛目标是通过多方参与凝聚共识 为未来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2]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如何既坚守生态保护第一又能实现“全民共享”?
央广网· 2025-08-01 21:02
国家公园建设成效 - 第一批国家公园(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等)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恢复,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 [1] - 三江源头再现"千湖美景",大熊猫国家公园实现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栖息地连通,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初步恢复"众山皆有虎"景象 [1] - 与试点前2015年相比,三江源国家公园草地植被盖度提高8.6%,藏羚羊等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长 [6] - 我国野生大熊猫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100只恢复到约1900只,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增长至70只、80只左右 [6] - 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增长到7群42只,武夷山国家公园新发现雨神角蟾等多个新物种 [6] 新国家公园创建进展 - 四川省纳入规划的国家公园共三处:大熊猫国家公园(已成立)、若尔盖国家公园(正在创建)、贡嘎山国家公园 [1] - 若尔盖国家公园拥有世界最大高原高寒泥炭沼泽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将重点保护黑颈鹤、大天鹅等旗舰鸟类 [2] - 若尔盖创建方案包括"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减畜降牧,目标实现"减畜不减产、降牧不降收",推动区域绿色转型 [2] 国家公园体系制度建设 - 国家公园建设进入系统集成、全面推进新阶段,重点完善体制机制、机构设置、法律法规修订及监测体系建设 [3] - 落实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和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原则推进新公园设立 [3] - 已出台40余个改革方案、规划、办法及国家标准,国家公园法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 [7] 全民公益性实践 - 三江源国家公园原有居民年均增收1.5万至2.1万元,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搬迁群众年收入达搬迁前近4倍 [4] - 武夷山国家公园对生态茶园补偿标准比园区外高9至13.5元/亩 [4] - 建议采取低门票预约制,建设全民共享基础设施,实施志愿者制度以提升公益性体验 [5] 国际合作与论坛 - 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将于2024年8月18日至19日在成都举办,主题为"守护自然瑰宝、共绘和合之美" [8] - 论坛将探讨"十五五"时期国家公园重大问题和方向,展示建设成果以推动全球自然保护合作 [8]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美丽中国建设擦亮生态“名片”
央视网· 2025-08-01 15:29
国家公园建设成效 三江源国家公园 - 整体保护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生态系统 [3] - 源头再现"千湖美景",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长 [3] - 草地植被盖度提高8.6% [3] - 原有居民年均增收1.5—2.1万元 [3] 大熊猫国家公园 - 实现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栖息地连通,建设6条生态廊道 [5] - 野生大熊猫数量从80年代的1100只恢复到约1900只 [5]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 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7] - 东北虎数量从27只增长到70只,东北豹从42只增长到80只 [7] - 吉林长白山区域30年来首次发现东北虎踪迹 [7]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 人工促进修复受损天然林,雨林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9] - 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从5群35只增长到7群42只 [9] 武夷山国家公园 - 福建、江西两省一体化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11] - 新发现多个新物种 [11] 总体进展 - 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入系统集成、全面推进阶段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