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版真题

搜索文档
受访大学生期待在更规范的“知识市场”中“自我充电”
中国青年报· 2025-09-02 06:50
大学生知识付费消费行为 - 受访大学生对知识付费接受度高 消费动机多元 但也普遍面临"买了不学" 付费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售后服务缺失等问题[1] - 超过八成受访大学生每月在知识付费上的支出占生活费比例不超过10% 体现出理性消费的特征[1] - 知识付费内容类型广泛 其中兴趣爱好类课程选择率最高达46.54% 其次是专业技能证书备考课程39.75%和考研考公留学辅导36.96%[1][5] 消费动机与偏好 - 提升学业成绩辅助专业学习占比最高达60.04% 满足个人兴趣丰富课余生活占49.71% 为考证考研等做准备占45.76%[2] - 数字化时代通过互联网付费交易获取知识资源的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 电子版资料售价一般在几角几元或几十元不等[1][6] - 26.96%的受访大学生出于缓解对未来的焦虑而购买知识付费产品[7] 消费痛点与风险 - 逾九成受访大学生承认遇到过购买线上课程资料后"吃灰"的情况[8] - 导致闲置的主要原因包括自制力差缺乏监督59.71% 课余时间不足49.33% 课程内容与宣传不符31.03% 体验感差33.66%[8] - 消费中遇到的风险包括课程内容质量差42.46% 虚假宣传38.15% 内容更新不及时21.94% 售后服务缺失或低效20.04% "霸王条款"或高额违约金19.55%[8] 市场规范期待 - 受访大学生最期待的三大措施是建立统一的内容质量审核与评级机制62.54% 明确退款规则并简化流程59.67% 加强对机构和平台资质的监管50.85%[11] - 64.44%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充分利用试听免费公开课是最有效的决策方式 参考第三方真实评价56.43% 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40.58%[11] - 平台应该审核课程是否真的对学习者有帮助 提供课后一对一差异化辅导 及时更新内容[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