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寄生蚕蛹产品

搜索文档
全球最大蚕桑“种质银行”在江苏
新华日报· 2025-05-21 14:40
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 - 江苏科技大学蚕业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蚕业研究所,保存有全球最多的蚕、桑种质资源,包括1179份蚕种资源和3000多份桑树种质资源[1][2][3] - 家蚕基因资源采用活体饲养保存,每年春季需大规模孵化蚕卵并进行饲养观察,蚕作为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拥有超过600种已知突变[2] - 蚕桑种质资源是品种培育的物质基础和蚕业发展的根本保障,部分品种虽长期未被应用但仍需保存以备未来种质创新和选育需求[3] 蚕品种研究与技术突破 - 科研人员正在改变蚕只吃桑叶的习性,开发由桑叶粉、大豆粉等制成的人工饲料"蚕饼干",部分品种已适应这种新食物[4] - 针对困扰蚕业千年的NPV病毒(感染率超80%),科研人员通过筛选抗病种质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培育出"华康"系列抗病新品种[4] - 蚕的显性抗病基因被导入常规优良品种,使"华康"成为近年来推广量最高、速度最快的抗病新品种之一[4] 蚕桑产业多元化应用 - 蚕丝蛋白与人体高度亲和,可应用于手术缝合线、人造血管、生物支架等高端医疗产品[5] - 通过真菌寄生蚕蛹培育的新型"冬虫夏草"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其虫草素含量是普通冬虫夏草的30倍[6] - 桑葚富含花青素(每100克鲜果含300毫克)和黄酮类成分,科研团队正进行深加工以保存其营养成分[6] - 蚕桑产业正从传统缫丝向医疗、食品等新兴领域拓展,释放出巨大商业和社会价值潜力[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