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养殖

搜索文档
内蒙古阿荣旗迎来柞蚕丰收季 预计产值达2.4亿元
央广网· 2025-08-21 18:01
夜幕降临,松塔沟村蚕茧收购点依然灯火通明。蚕农们驾驶满载蚕茧的车辆排起长队,等待交售。代 收商王淑艳介绍,她从8月7日启动收购,预计将持续两个月,今年计划收购3万吨至3.5万吨蚕茧。"沈 阳客商已预订1.5万吨,我们自家也将储备1万吨至1.5万吨。"王淑艳说。现场,蚕茧经分拣、称重后, 部分及时转入恒温冷库储存,以保障品质。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柞蚕茧生产基地、集散地和柞蚕种生产基地,阿荣旗柞蚕养殖历史悠久。今 年,全旗共放养柞蚕4016把,预计产量和产值均超过去年同期,总产值有望达到2.4亿元。依托柞蚕产 业,全旗5000户蚕农正稳步走向更加富裕的生活。 在阿荣旗向阳峪镇松塔沟村,连片柞林绿意盎然。蚕农王佐明今年采取分批放养方式,共养殖柞蚕约 50公顷。"今年我放了100斤蛾卵,分早、中、晚三批放养,不仅便于精细管理,还能有效规避气象灾 害风险。"王佐明说,今年蚕茧品质优良、产量较高,收购价格达到每千克68元,预计总收入有望突破 100万元。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柞蚕养殖迎来丰收时节,蚕农们穿梭在郁郁葱葱的柞树林间, 忙碌采收蚕茧。田间地头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收购商加紧开展收储、转运工作,一派 ...
四川通江:蚕桑产业“破茧成蝶”铺就乡村振兴“新丝路”
中国经济网· 2025-07-22 16:40
行业分析 - 通江县以工业化思维改造传统农业,形成"桑-蚕-茧-丝"完整产业链条 [2] - 园区积极探索"蚕桑+玉米""蚕桑+红薯"的粮经复合种植模式 [1] - 充分挖掘桑叶、蚕蛹、茧丝等资源在保健、药用、食品等领域的用途 [1] - 园区桑蚕养殖基地已扩大到8000余亩,预计年底突破1万亩 [2] 公司运营 - 春在镇蚕桑现代农业园区采用"公司+农户+小微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联农带农机制 [1] - 运用智能化测控系统精准控制感光、匀风、温度、湿度等条件,提升蚕卵孵化率和蚕茧品质 [1] - 与传统一年两次养蚕模式相比,现在每年4月至10月可实行不间断喂养,全年达十批次 [1] - 每批次养育120张左右蚕纸,一张蚕纸约合2.5万条幼蚕 [1] - 公司蚕茧年产值将超400万元 [1] 产能扩张 - 园区扩建1800余平方米蚕房和2600余平方米蚕茧烘干厂房 [1] - 扩建后每年可增加养蚕300张纸,新增50余个就业岗位 [1] - 经济效益可提升150万元以上 [1] 经济效益 - 全部投产后将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不少于20万元 [2] - 惠及300余户村民入园务工,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2]
睢宁“蚕桑小镇”创新养殖新模式 不喂桑叶喂“饲料”
凤凰网· 2025-07-18 14:00
饲料养蚕技术 - 饲料成分包括桑叶粉、玉米粉、豆粕及维生素、抗生素等,满足蚕各龄期营养需求[1] - 全饲料养蚕技术打破传统季节性限制,实现全年养蚕,结茧均匀且出丝量高[1] - 蚕社采用恒温恒湿环境(25.5℃、湿度80%)和物联网系统,通风每30分钟自动循环[1] 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 饲料养蚕周期从25天缩短至22天,年养殖批次提升至10季[2] - 首批投产蚕种单张产量达97斤,茧层率、解舒率优于传统桑叶养蚕[2] - 饲料养蚕减少人工采桑叶环节,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养殖规模和效益[2] 产业链与经营模式 - 成立徐州利力成蚕桑技术服务公司,构建"技术培训+饲料供应+订单收购"全产业链模式[2] - 全年全程饲料养蚕模式下,3个村年均收益约9万元[2] - 混合模式(饲料共育小蚕+桑叶饲养)单张蚕匾利润不低于100元,成活率高[2] 区域发展规划 - 计划建设3处2200平方米智能化蚕社,与徐州韶华丝绸科技等企业洽谈长期收购协议[1] - 打造彭井村示范基地,带动周边6个村扩大养殖规模,强化"蚕桑小镇"品牌[3]
海安以“工业思维”拓宽共富路
新华日报· 2025-06-11 07:52
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 - 海安人均住户存款20万元,稳居全省县(市、区)前三 [1] - 海安以"工业思维"促进共富,坚持"产业+就业"双轮驱动,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共富名片 [1] - 去年"一只蛋"产业链总产值逾百亿元,带动10万多农户增收 [3] 农业产业链发展 - 海安是"中国禽蛋之乡",全年饲养家禽量4000万羽,蛋鸡规模养殖比重超99%,年产蛋24万吨 [2] - 从蛋清中提取蛋黄球蛋白粉、溶菌酶等,应用于医疗、化工、美容等领域,全自动设备每小时加工鸡蛋16万枚 [3] - 围绕"一粒米、一滴油、一根丝、一群鱼"等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去年"富民链群"总产值近500亿元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鑫缘茧丝绸集团研发世界首创"生物型接骨空心螺钉",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4] - 工厂化全龄饲料养蚕技术实现"全年养蚕",预计每户蚕农每年可增加收入近1万元 [4] - 海安以卫星遥感、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赋能农业生产,56万亩农田接入卫星巡田系统,亩均增产30斤、节约成本100元 [5] 就业与民生保障 - 海安已建成19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2640名就业困难人员就近上岗 [6] - 建筑业从业人数保持在10万人以上,去年全市建筑业贷款余额超130亿元,职工分配总额超300亿元 [6] - 打造多样化"就业平台+"模式,促1.8万名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6] 文化与社会事业 - 遍布城乡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每年举办924场"万里千家"惠民文艺演出、231场四季村晚 [7] - 《滨江警事》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舞蹈《青墩玉影》入选"荷花奖"终评 [7] - 创成南通首家三甲中医院,建设全国首个卒中减残先行先试区 [6]
有人做蚕的生意年入千万
投中网· 2025-06-04 13:47
核心观点 - 蚕正在成为10后家庭的"新三件套",从教育工具演变为情感陪伴和消费新宠,带动萌宠经济与可持续消费的新风口 [4][12] - 2023年"儿童蚕具套装"电商销量同比增长327%,"亲子养蚕"短视频话题播放量达8.6亿次,显示市场爆发式增长 [4] - 传统蚕桑产业被教育需求重塑,形成从养殖到研学的完整产业链,年销售规模达千万元级别 [14][19][21]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教育价值**:蚕被写入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其28天生命周期成为观察生物蜕变的天然教具,实现"动手+动脑"学习模式 [9] - **情感需求**:蚕以"低科技高情感"属性填补城市儿童自然接触空白,蚕咀嚼桑叶的白噪音具有治愈效果,成为新型社交货币 [10] - **成本优势**:饲养成本仅几十元(蚕卵+桑叶),空间占用小且无异味,适合城市家庭,相较猫狗宠物更易普及 [11] 行业商业化路径 - **产品创新**:开发带气孔的"塑料饭盒"包装解决运输难题(成本超蚕卵桑叶总和),成活率显著提升 [18][19] - **技术升级**:与浙江大学合作培育彩色蚕茧品种,差异化产品提升溢价能力 [21] - **渠道拓展**:从淘宝店铺("蚕菇凉")扩展到盒马等商超渠道,日均供应桑叶500斤+活蚕10万条 [14][19] 典型企业案例 - 杭州耕耘生态农业公司从30万元年销售额增至700万元,年销售蚕1亿条,为全国学校提供教学产品及服务 [19][21] - 早期行业痛点包括:运输中蚕死亡率达30%(36小时存活限制),桑叶保鲜时效性要求高(5月高温易腐烂) [15][17] - 价格战阶段后转向价值竞争,通过基因技术、社交媒体营销(小红书教程)建立壁垒 [21] 市场格局演变 - 赛道从冷门转向拥挤,农产品商、教具商、盒马等零售巨头纷纷入局 [21] - 低价竞争存在乱象:9.9元包邮产品使用未消毒野生蚕卵(成活率<30%) [21] - 行业向标准化发展,形成"养殖-教具-研学"的完整商业生态 [14][19]
山东沂南:特色果业串起乡村振兴“甜蜜产业链”
中国经济网· 2025-06-03 13:09
农业产业化发展 - 山东临沂市沂南县朱家林村的陌上柔桑蚕宝宝家庭农场通过三产融合、多元开发策略,将传统养蚕产茧转型为生产蚕丝被和开发桑蚕系列产品,同时发展为休闲农场,成为农业"新六产"典范项目[1] - 该农场今年开春预接300余床蚕丝被订单[1] - 农场种植"长镶玉""无籽大十"等优质桑葚品种,吸引游客采摘游玩,同时村民通过打工和土地流转增加收入[1] 特色水果种植 - 沂南县双堠镇黑山安村种植樱桃总面积达6000亩,年产量超过150万公斤[2] - 村民周光富种植5亩樱桃树,年收入达8万多元,相比之前种植玉米收入翻了几番[2] - 该村种植"红灯""美早""布鲁克斯"等优质樱桃品种,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举办樱桃节吸引十余万游客[1][2] 产业链延伸 - 双堠镇通过电商平台拓展樱桃全国市场,每年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方式销售百万斤以上[2] - 黑山安村发展"农业+旅游+文化"模式,依托樱桃资源和自然风光发展农家乐、民宿等配套产业[2] - 村民在樱桃采摘季可通过农家乐打工获得每天150元的额外收入[2]
清风为伴产业兴 | 柞蚕"吐丝成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01 08:25
柞蚕产业规模与就业带动 - 辽宁省凤城市柞蚕产业年产值突破20亿元,带动5万余人就业 [1] - 全市柞蚕场面积达150万亩,目前正处于放养高峰期 [1] - 凤城市被誉为"中国柞蚕之乡",产业规模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1] 产业链发展与创新 - 已形成从育种、养殖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2] - 五彩蚕种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显示产业技术升级趋势 [2] - 通过电商平台搭建和丝绸产品展销会等措施拓宽销售渠道 [2] 产业监管与规范化 - 采用"辽宁阳光三务"小程序实现蚕场承包交易透明化,账目每月公示 [1] -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覆盖全市21个乡镇(街道) [1] - 推行"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覆盖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2] 政府支持与政策推动 - 简化审批流程助力企业完成技术改造 [2] - 开展"清风护企"行动,查处蚕茧收购环节违纪违法行为 [2] - 推动专家结对指导,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2] 产业问题与整改 - 查处村干部违规发包集体蚕场案件,追缴全部涉案资金 [1] - 针对村干部不作为及"三资"管理问题立案9件,党纪政务处分9人 [2] - 组织处理10人,显示监管力度持续加强 [2]
全球最大蚕桑“种质银行”在江苏
新华日报· 2025-05-21 14:40
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 - 江苏科技大学蚕业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蚕业研究所,保存有全球最多的蚕、桑种质资源,包括1179份蚕种资源和3000多份桑树种质资源[1][2][3] - 家蚕基因资源采用活体饲养保存,每年春季需大规模孵化蚕卵并进行饲养观察,蚕作为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拥有超过600种已知突变[2] - 蚕桑种质资源是品种培育的物质基础和蚕业发展的根本保障,部分品种虽长期未被应用但仍需保存以备未来种质创新和选育需求[3] 蚕品种研究与技术突破 - 科研人员正在改变蚕只吃桑叶的习性,开发由桑叶粉、大豆粉等制成的人工饲料"蚕饼干",部分品种已适应这种新食物[4] - 针对困扰蚕业千年的NPV病毒(感染率超80%),科研人员通过筛选抗病种质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培育出"华康"系列抗病新品种[4] - 蚕的显性抗病基因被导入常规优良品种,使"华康"成为近年来推广量最高、速度最快的抗病新品种之一[4] 蚕桑产业多元化应用 - 蚕丝蛋白与人体高度亲和,可应用于手术缝合线、人造血管、生物支架等高端医疗产品[5] - 通过真菌寄生蚕蛹培育的新型"冬虫夏草"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其虫草素含量是普通冬虫夏草的30倍[6] - 桑葚富含花青素(每100克鲜果含300毫克)和黄酮类成分,科研团队正进行深加工以保存其营养成分[6] - 蚕桑产业正从传统缫丝向医疗、食品等新兴领域拓展,释放出巨大商业和社会价值潜力[5][6]
【汉中】略阳徐家坪:用勤劳双手建设美丽家园
陕西日报· 2025-05-12 06:59
旅游业发展 - 徐家坪镇依托宝成铁路历史文化和嘉陵江古栈道等资源,建设了宝成铁路纪念馆等旅游景点,形成集观光、休闲、康养、研学、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景区 [2] - 2024年徐家坪景区接待游客约49万人次,带动5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2] - 景区正在筹备创建国家4A级景区,计划开发蚕桑文化研习、重走红军路、农事体验等多条精品研学路线 [2] - 景区已成为略阳县返乡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培育经营主体十几家,返乡创业青年增多 [2] 农业与农旅融合 - 徐家坪镇以桑园、樱桃园、枇杷园、薯香园、梯田生态园、核桃园"六园"为支撑,发展农产品种植、采摘、加工、体验、消费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模式 [3] - 周家坝村以果蔬种植为特色主导产业,新建红薯加工生产线并引入电商企业,带动3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超过1万元 [6] - 预计2024年周家坝村村集体经济收益达25万元 [6] 蚕桑产业升级 - 徐家坪社区引进陕西福瑞源实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发展蚕桑产业 [4] - 公司建设600平方米产品加工车间,引进桑叶茶、桑果酒生产线2条,2023年生产桑叶茶、蒲公英茶10余吨,桑果酒50余吨 [5] - 2023年蚕桑综合产值达3200万元以上 [5] 区域协同发展 - 徐家坪镇以徐家坪社区上坪组为核心,辐射带动朱儿坝村、周家坝村、街口村、明水坝村实现"1+4"组团式发展 [6]
柞蚕之乡又“破茧”
辽宁日报· 2025-05-05 08:38
柞蚕新品种研发与特性 - 辽宁省农科院蚕科所培育出优质丰产抗病柞蚕新品种"辽蚕527" 该品种历经7年14代繁育而成 具有抗逆丰产特性 对不良环境耐受性强 出蛾羽化集中 蚕茧出丝率高 茧丝长 [1] - 现有柞蚕品种因气候和饲育环境变化导致适应性下降 "辽蚕527"的研发填补了生产需求缺口 [1] - 蚕科所28年间已成功繁育8个柞蚕新品种 持续推动品种改良 [1] 柞蚕产业规模与区域经济 - 丹东凤城市作为"中国柞蚕之乡" 拥有150万亩柞园 年放养柞蚕直接收入约5亿元 [1] - 辽宁省全产业链产值1亿元以上的农业特色产业近60个 其中海参 小粒花生 草莓等8个品种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 [3] - 柞蚕产业与中药材 食用菌 绒山羊等共同构成辽宁省特色农业体系 [2] 柞蚕养殖技术创新 - 蚕科所研发柞蚕卵净选机 每小时净卵60千克 效率达人工4倍 可替代传统人工筛选 [2] - 高效割茧机获实用新型专利 作业效率提升2-3倍 同时降低伤蛹率 [2] - 柞园轮伐枝条粉碎机实现现场粉碎还山 产出木料长度不超过1厘米 [2] - 蚕科所与当地企业合作研发系列省力化机械设备 推动传统柞蚕业向现代化转型 [2] 产业政策与发展方向 - 辽宁省积极践行大农业观 大食物观 通过开发森林 海洋等资源拓展"新粮食"来源 [2] - 蚕科所通过推广新品种 新技术和机械化设备 强化柞蚕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