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短剧《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
icon
搜索文档
短剧有了造星能力,更要避免重蹈长剧覆辙
36氪· 2025-08-04 10:48
短剧行业造星趋势 - 短剧演员频繁进入大众视野,造星能力突出,代表作形成粉丝黏性并反哺后续作品热度[1] - 头部制作公司如听花岛、MCN机构及传统长剧公司纷纷布局艺人经纪业务,探索将短期知名度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模式[1] - 演员需适应粉丝互动与职业定位调整,在行业变动中寻找个人发展路径[1] 短剧演员职业路径 - 演员分为两类:素人意外入行(如李柯以经朋友介绍客串后转型)和长剧演员转型(如赵佳从北电毕业转投短剧)[5][6] - 代表作推动商业价值跃升,例如《十八岁太奶奶》女主李柯以、《厉总》男主曾辉均实现知名度突破[3][11] - 演员主动吸收观众反馈改进表演(如调整走路姿势、表情管理),短周期加速迭代[9] 行业生态与公司策略 - 听花岛签约十余名短剧演员,MCN麦芽、长剧公司欢娱/柠萌等入局,建立差异化经纪体系[12] - 公司优先以作品积累粉丝,再拓展商务合作,品牌因预算紧缩倾向高性价比的短剧演员代言[14][15] - 行业探索短剧专属经纪模式,需平衡长剧经验与短剧特性,头部公司试水正规化运营[16][22] 热度沉淀与长期挑战 - 演员面临榜单激烈竞争,更关注爆款延续性而非短期排名,公司严格筛选项目维持质量[17][19] - 行业从单点爆款转向系统性能力构建,需打通人才孵化、内容供给、商务协同的全链条[23] - 演员职业认同感提升(如李柯以要求每部戏进步),公司加速规范化以应对市场轮替[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