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造星

搜索文档
短剧有了造星能力,更要避免重蹈长剧覆辙
36氪· 2025-08-04 10:48
短剧行业造星趋势 - 短剧演员频繁进入大众视野,造星能力突出,代表作形成粉丝黏性并反哺后续作品热度[1] - 头部制作公司如听花岛、MCN机构及传统长剧公司纷纷布局艺人经纪业务,探索将短期知名度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模式[1] - 演员需适应粉丝互动与职业定位调整,在行业变动中寻找个人发展路径[1] 短剧演员职业路径 - 演员分为两类:素人意外入行(如李柯以经朋友介绍客串后转型)和长剧演员转型(如赵佳从北电毕业转投短剧)[5][6] - 代表作推动商业价值跃升,例如《十八岁太奶奶》女主李柯以、《厉总》男主曾辉均实现知名度突破[3][11] - 演员主动吸收观众反馈改进表演(如调整走路姿势、表情管理),短周期加速迭代[9] 行业生态与公司策略 - 听花岛签约十余名短剧演员,MCN麦芽、长剧公司欢娱/柠萌等入局,建立差异化经纪体系[12] - 公司优先以作品积累粉丝,再拓展商务合作,品牌因预算紧缩倾向高性价比的短剧演员代言[14][15] - 行业探索短剧专属经纪模式,需平衡长剧经验与短剧特性,头部公司试水正规化运营[16][22] 热度沉淀与长期挑战 - 演员面临榜单激烈竞争,更关注爆款延续性而非短期排名,公司严格筛选项目维持质量[17][19] - 行业从单点爆款转向系统性能力构建,需打通人才孵化、内容供给、商务协同的全链条[23] - 演员职业认同感提升(如李柯以要求每部戏进步),公司加速规范化以应对市场轮替[22][23]
片酬暴涨十倍,“短剧造星”造福了谁?
创业邦· 2025-07-07 11:21
短剧造星现象 - 短剧行业快速发展带动"短剧造星"趋势 平台如腾讯 爱奇艺通过综艺推动短剧演员曝光 制作公司听花岛已签约赵佳 王道铁等多位爆款演员 [3][4][7] - 短剧演员明星化表现明显 如柯淳因《好一个乖乖女》播放量破20亿 粉丝暴涨至500万 单条视频获20万点赞 杂志封面两小时销量超50万 [17][21] - 演员粉丝呈现饭圈化特征 包括控评 数据维护 线下应援等活动 如王格格粉丝投放巨幅海报 申浩男粉丝租用应援大巴 [22][23] 行业资源布局 - 制作公司与经纪公司加速签约短剧演员 听花岛 麦芽等短剧公司通过签约保障制作资源 欢娱 飞宝等传统影视公司则寻求长剧转型机会 [28][31][32] - 演员签约动机分化 短剧公司提供稳定工作机会 如听花岛剧集自带流量 影视公司则提供长剧发展路径 如滕泽文参演《墨雨云间》 [32][33] - 平台差异化策略显现 爱奇艺通过"荧光之夜"盛典和旗下公司超级向上签约演员 腾讯 优酷则侧重综艺曝光 [36][39][42] 演员发展挑战 - 短剧演员面临人设固化问题 因短剧需要快速建立角色认知 导致演员被标签化为单一类型 如霸道总裁 恶毒女二等 [49] - 演技转型存在障碍 李沐宸在综艺中短剧式表演遭质疑 柯淳被评"技术性流泪" 显示与长剧表演标准存在差距 [50][52] - 商业价值与艺术追求需平衡 接地气的直播互动增强粉丝黏性但削弱明星光环 进军长剧又面临竞争压力 [4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