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矿井废水处理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矿井废水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需做好政策、技术、区域三大协同
中国环境报· 2025-07-22 10:05
矿井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进展 -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黄陵矿业研发智能水处理系统,融合混凝分离与反渗透技术,实现井下采空水就地"自净自用"[1] - 河南永城市建立"集中收储—统一处理—统筹分配"机制,推动矿井水区域协同利用[1] - 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探索将矿井废水转化为生产及生活用水[1] 矿井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意义 - 矿井废水作为伴生资源,水量稳定、水质可控,可缓解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缺水地区水资源压力[2] - 未经处理的矿井废水直接外排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及水体土壤污染[2] - 资源化利用可保障矿区用水需求,用于生态补水,改善水生态系统[2] 政策协同建议 - 当前缺乏统一定价体系及市场化交易机制,需跨部门协同建立制度体系[3] - 建议管理部门在资源管理、法律规范、财政激励等方面协同支持[3] - 对高成本、技术复杂的特殊废水处理需政府专项扶持[3] 技术协同建议 - 矿井废水类型多样(悬浮物、高矿化度、酸性等),需分类处理(如酸性废水用石灰乳中和,高矿化度废水用反渗透技术)[4] - 需整合跨领域技术(水资源利用、生态环保、智能制造等),开发模块化、智能化处理系统[4] - 针对井下空间受限等条件,需结合现代制造与化工技术降低研发及运维成本[4] 区域协同建议 - 矿井集中区域(如黄河流域)需建立政策、技术、经济协同机制,纳入区域水资源配置体系[5] - 建议对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低息贷款等激励[5] - 推动跨矿区废水调配系统及使用权交易,形成"以水定产"循环经济模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