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矿泉水瓶
icon
搜索文档
损害器官、提高患病风险 这种“厨房神器”别再用了!
央视新闻· 2025-09-12 06:41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将矿泉水瓶、饮料瓶洗干净用以储物,比如装酱油、醋等调料,大饮料瓶装米、面、粮、油等,一些人还把塑料瓶称作"厨房神 器"。 ■ 改变盛放的东西,可能带来安全风险 饮料瓶、矿泉水瓶等在设计生产时主要针对水、碳酸饮料、果汁等液体,如果让它来盛装其他液体,可能会因为液体性质的变化而释放有毒物质。 比如,用饮料瓶盛放醋,液体的pH值降低,很可能会让有害物质的迁移量增多。 然而,看起来环保节约的废物利用,却隐藏着不小的健康隐患。 不推荐重复使用饮料瓶、矿泉水瓶 生活中,塑料制品随处可见。尽管都是塑料,但它们之间其实有差别。 塑料制品上有三角箭头标志,三角中的塑料从1—7不等,代表的是它们原料树脂的规格。不同等级的塑料制品,有着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大家常见的饮料瓶、矿泉水瓶、一次性包装袋等,通常是1号PET材质,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种材料轻巧、无异味、化学性能稳定、气密性强, 可直接用于食品包装,是应用最广的饮料包装材料。 市场上的PET塑料品,只要遵守国家标准,在符合存放条件、存放周期的情况下,有害物质的迁移量都低于标准量,不会给人体带来健康风险。但是如果 重复使用,或更换盛放的东西、在不 ...
警惕!夏天随手放车里的这些“小物件”可能毁车伤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1 13:09
高温天气下车内安全隐患 - 封闭车厢内温度极易飙升至70℃以上,车内环境如同"移动烤箱"[1] - 安徽网友车内清洁喷雾在太阳暴晒下爆炸击穿前挡风玻璃[1] - 山西网友车内香薰被晒爆导致后挡风玻璃炸裂[1] - 矿泉水瓶聚光作用导致座椅局部温度飙升险些起火[1] 车内物品自燃案例 - 北京大兴区货车因桶装水聚光效应引发火灾,纸箱冒烟后引燃周边可燃物[2] - 浙江湖州安吉县轿车因手机高温爆炸导致车辆起火,当天温度达35℃[2] 高温下易爆物品试验数据 - 仪表台温度在阳光直射下从60℃升至80℃以上[3] - 打火机暴晒十几分钟后突然爆炸[4] - 充电宝暴晒20分钟后一侧蹿出火苗,外壳软化并出现气泡[4] - 眼镜聚光点使车座局部温度达130℃,50秒内烧蚀出焦洞[4] 罐装喷雾危险性 - 降温喷雾暴晒25分钟后爆炸,挡风玻璃出现直径20厘米裂纹[6] - 清凉喷雾、车载香水、净化喷雾、防晒喷雾遇明火均迅速燃烧[6] - 密闭车内喷洒降温喷雾后遇明火瞬间爆燃,车窗玻璃破碎[6] 车辆快速降温方法 - 副驾驶门/窗开启后反复开关主驾驶门5-10次排出热气[6] - 启动车辆后降下车窗,空调外循环最大风速吹3分钟可快速降温[7] - 挡风玻璃遮阳挡可使车内温度降低5-10℃[7]
降温喷雾,炸飞挡风玻璃!高温下,这些东西都别放车内!
齐鲁晚报· 2025-06-12 10:55
高温车内物品安全隐患实验 实验环境与温度数据 - 实验当天室外最高温突破35℃,暴晒后车内温度迅速攀升至70℃以上,最高达81℃[5] - 使用热成像仪测量证实密闭车辆在阳光直射下形成极端高温环境[5] 第一组实验物品:打火机与香水 - 打火机在2分钟内接连爆炸,碎片飞溅至后排座椅,因液态丁烷在50℃以上极易膨胀爆炸[4] - 香水瓶20分钟后喷嘴因酒精挥发压力过大而弹射,含酒精类易燃液体在高温下加速挥发[4] 第二组实验物品:放大镜与聚焦效应 - 放大镜40分钟后引燃纸巾并烧焦工作台内饰,产生浓烟及刺鼻气体[8] - 矿泉水瓶、水晶球、眼镜等凸透镜特征物品同样可能引发聚焦效应导致火灾[8] 第三组实验物品:手机充电宝 - 充电宝50分钟炙烤后温度达137℃并出现鼓包,超出0-40℃工作温度范围[11] - 劣质或改装锂电池充电宝稳定性更差,高温下可能爆炸起火[11] 第四组实验物品:降温喷雾 - 喷雾遇明火瞬间爆燃,冲击力掀翻挡风玻璃,碎片飞溅4米远[12][13] - 含丁烷、异丁烷等易燃成分,密闭空间使用后需立即通风并远离火源[13] 行业相关风险物品清单 - 罐装喷雾类(防晒、定型喷雾)高温下气压骤升易爆炸[6] - 听装碳酸饮料因二氧化碳气体晃动后可能爆炸[6] - 消防部门建议夏季勿在车内遗留打火机、香水、充电宝等物品[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