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研学旅行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研学游成暑期消费新势力 产业加速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竞争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31 01:16
研学游市场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研学旅行市场规模达1791亿元 同比增长21.9% 预计2025年突破2132亿元 增速超15% [1] -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 2024年上半年研学旅行产品预订热度同比增长44% 7月上旬预订热度同比增长翻倍 [1] - 研学游市场处于新一轮扩张周期上升阶段 主基调从规模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过渡 供求双方关注焦点转向品质 [1] 需求端变化 - 消费群体多元化:中小学生仍是主力 大学生与职场人群快速崛起为新兴力量 [2] - 需求从"走马观花"转向"深度探究" 更强调专业性、互动性与获得感 例如参与实验操作、对话行业专家等 [2] - 上海某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发现 消费者不再满足"打卡式"参观 更看重沉浸式体验 正引入实习实训环节提升教育价值 [2] 供给端升级 - 江苏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全国研学旅行基地等优质资源 打造"行走中的课堂"主题研学体系和一站式研学基地 [3] - 产品升级体现在课程体系精细化、场景选择特色化及技术应用深度化 例如张家界旅游集团设计地质科考、民俗探秘等课程 [5] - 锋尚文化集团将虚拟演艺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通过科技手段赋能线上演出 打造虚拟演艺标杆项目 [6] 产业融合与创新 - 传统景区从"观光景点"转型"研学基地" 张家界旅游集团通过整合主题活动、开发散客产品推动研学业态升级 [5] - 科技打破时空限制 催生"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如VR云研学、AR导览和AI互动装置 [5] - 文旅企业与科技公司联合开发"线上预学+线下实操"课程 教育机构与景区共建研学导师团队 [6] 行业未来趋势 - 增长点在品质研学游和专业研学游领域 形成"需求升级—产品创新—消费扩容"正向循环 [6] - 需制定行业标准涵盖产品内涵、质量、课程、师资等方面 鼓励传统文旅场馆开发专业服务 [7] - 通过校企合作破解师资不足难题 鼓励教培机构参与课程开发 推动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 [7]
高品质研学旅行需求旺盛
经济日报· 2025-07-25 06:03
研学旅行市场概况 - 研学旅行成为旅游市场中最活跃的细分领域之一 是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力量 [1] - 暑期是研学旅行高峰 历史遗迹 非遗技艺 民俗文化等主题产品尤为火爆 [2] - 出境游学产品需求旺盛 部分热门团提前1-2个月满员 形式拓展到户外运动 自然探索等多元主题 [2] 市场需求变化 - 研学旅行需求从传统文化 劳动实践向科技主题转变 例如合肥因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成为新兴目的地 [3] - 家长对研学旅行品质要求提高 亲子研学类产品市场空间巨大 [3] - 家庭教育观念转变 家长参与度上升 推动亲子研学产品发展 [3] 政策与行业发展 - 2016年11部门联合发布政策推动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4] - 文旅 教育部门发布研学目的地和实践基地名单 各地推出主题线路和惠民措施 [4] - 研学基地数量显著增长 博物馆 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开发特色课程 [4] - 企业向公众开放研学活动 形成多层次 多内容的研学基地体系 [4] - 旅行社 教培机构 互联网平台等超过3万家从业机构进入市场 [4] 产品与服务特点 - 研学旅行产品研发专业 执行成本偏高 需更高人员配比和安全保障 [7] - 行业需探索高质量普惠式发展道路 盘活文教旅存量资源 [7] 行业规范与挑战 - 研学旅行是教育 文化 旅游跨界融合行业 对专业性要求极高 [5][6] - 市场活跃但良莠不齐 需明确准入退出机制和完善监管制度 [6] - 近期实施3项行业标准 需加强资质管理和第三方评价体系 [6]
暑期来临,选择研学游、夏令营如何“避坑”
新京报· 2025-06-30 18:21
研学旅行市场概况 - 中国研学旅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现存研学相关企业超3.04万家,旅游相关企业超257.2万家 [2] - 中小学生是核心参与群体,研学产品类型多样,包括人文之旅、户外科考、军事训练、运动拓展等 [2] - 除旅行社和教培机构外,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公司、亲子酒店等纷纷入局研学市场 [2] 夏令营与研学项目的区别 - 狭义上研学旅行由中小学校组织并委托机构完成,而夏令营由旅行社、教培企业等面向C端用户组织 [3] - 夏令营课程设计更丰富,形式上接近研学旅行,导致两者常被混同 [3] 行业痛点与风险 - 同质化产品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高质量内容供给和运营管理服务成为行业痛点 [4] - 市场存在机构鱼龙混杂、安全难保障、收费不透明等问题 [4] - 专业人才短缺是最大瓶颈,急需既懂教育又懂旅游的复合型人才 [4] - 研学导师认证体系不规范,部分机构用大学生兼职导致管理混乱 [4] 虚假宣传案例 - 部分研学产品以名校为噱头,实际行程与宣传不符,如清北夏令营可能仅参观校外场馆 [5] - 师资宣传存在水分,标注名校学生或教授但实际可能调换 [6] - 住宿标准模糊,如"优选营地""学生公寓"等表述易误导外地消费者 [6] - 法院案例显示,某旅行社因虚假宣传被判退费并三倍赔偿11万余元 [7] 消费者选择建议 - 审查机构资质,涉及"吃住行"的活动需具备旅行社资质 [8] - 关注安全保障,优先选择有三年以上经验的机构 [8] - 课程应与校内知识点结合,师资需具备研学指导师资质 [9] - 价格需合理,建议拆解吃住行成本核算,避免盲目追求低价 [9] - 按学段选择产品,小学生重体验,初高中生可结合研究性课题或生涯规划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