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书籍
搜索文档
探索科学传播新表达(弘扬科学家精神·关注科普月)
人民日报· 2025-09-24 06:12
科普行业发展趋势 - 互联网技术发展使得科普手段越来越丰富,科普达人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推出产品 [6] - 科普内容形式包括自制教具、拍摄趣味实验视频、讲授技术、澄清谣言、互动讲解知识等 [6] 代表性科普从业者及模式 - 退休物理教师唐守平通过账号“道理学趣味物理实验”发布趣味物理视频,自制上百件教具,并将实验带到学校、社区和科技馆的公益课堂 [8] -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李宝聚通过短视频账号“蔬菜卫士李宝聚”科普蔬菜病害防治,及时澄清“用紫外线灯照射蔬菜可检测农残”等流言 [9][10] - 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通过账号“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运营,粉丝量超5000万,并创作《海错图笔记》等书籍,参与制作自然纪录片和科普综艺 [11][12][13] 科普内容创作特点 - 唐守平为实验效果花费小半年时间准备材料,并借助激光切割机自行设计和制作教具 [8][9] - 李宝聚的团队在科研实验和调研间隙拍摄视频,内容从需要准备稿子发展为可即兴拍摄 [10] - 张辰亮认为科普选题视角重要,需知识来源靠谱且懂得与受众互动,关注生活化问题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