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普
icon
搜索文档
《灵笼》主创开启科学溯源之旅 科幻与硬核科技碰撞新火花
环球网资讯· 2025-07-31 22:28
行业动态 - 《灵笼》第二季创下超3亿播放量,全系列播放量突破10亿,成为"国漫科幻第一IP" [1] - 主创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展开合作,将科幻构想与尖端科学进行深度碰撞 [1][3] - 中科院专家与主创团队围绕《灵笼》核心设定展开深度探讨,包括噬极兽演化来源和玛娜生态等科学问题 [3] 公司动向 - 《灵笼》团队参观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近距离观察珍贵恐龙化石 [3] - 团队计划获得授权,将公开的科学装置设计与科研成果作为灵感来源融入动画场景与设定 [3] - 通过艺术化表达让中国前沿科研成就以更生动方式走向大众 [3] 合作进展 - 中科院院士周忠和肯定具有严谨科学内核的科幻作品的社会价值 [3]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表态愿意与《灵笼》团队展开更广泛合作 [3] - 合作将为《灵笼》注入硬核科技元素,同时促进科普工作 [3]
张朝阳对话理论物理学家汤大卫:我们来自量子涨落,也都是恒星的尘埃
量子位· 2025-07-31 14:51
允中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我们来自量子涨落,也都是恒星的尘埃 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 与 剑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汤大 卫(David Tong) 展开了一场物理对话。 从牛顿定律到量子前沿,从飞行奥秘到黑洞碰撞,二人拆解硬核物理知识,并分享了物理学发展中的理论 突破与科学趣闻。 7月11日、16日,张朝阳还分别与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2025年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得主、美 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著名物理学家、德国洪堡研究奖获得者、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徐一鸿(Anthony Zee)展开 对话,共同探讨了物质世界最基础的构成和物理理论的前沿进展。 在本场对话中,张朝阳和汤大卫回溯了经典力学起源,探讨了量子力学与量子场论的大变革,并进一步分 享了当前人类在宇宙学与黑洞研究领域的最新理解与发现。 除了硬核的物理知识,他们还交流了对科学传播的看法,一致认为 严谨的 数学是物理学不可或缺的基础 ,科普不必回避公式和深度 ,并鼓励读者接受更多挑战。 以下为对话 ...
2025全民科普短视频大赛启动
人民网· 2025-06-30 13:36
大赛概况 - 2025全民科普短视频大赛由洛阳市科学技术协会、洛阳市教师发展中心主办,洛阳市科学技术馆承办,并联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科学技术协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发起 [1] - 大赛于2025年6月28日正式启动作品征集,旨在激发公众参与科普的热情,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1] - 大赛主题为"弘扬科学精神 勇担强国使命",聚焦"科普为民、科普惠民",创新采用"跨区域协作"模式 [1] 参赛规则 - 大赛面向全社会开放,个人与团队均可参与,设置两大竞赛单元:主竞赛单元(18周岁及以上)和青少年竞赛单元(18周岁以下) [1] - 作品创作要求紧扣公众关切,聚焦民生科技、卫生健康、食品安全、农业生产、低碳生活、科学文化等热点 [2] - 创作者可从自然科学角度出发,关注反诈防骗等基层社会治理需求,为不同群体量身定制科普内容 [2] 奖励与时间安排 - 大赛设置现金奖励,获奖者最高可获2000元奖金,并有机会与科普领域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 [2] - 获奖作品将获得更多展示平台 [2] - 作品征集时间为2025年6月28日至9月28日,参赛者需将报名表与作品发送至指定邮箱 [2] 大赛意义 - 大赛是科普领域的一次跨区域赛事活动,旨在汇聚三地科普力量,拓宽科普渠道,壮大科普队伍 [1] - 通过短视频形式传递科学力量,营造"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1][2]
公众开放日、科学直播、主题研学……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即将开启
中国经济网· 2025-05-23 14:48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 - 中国科协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办主场活动致敬科技工作者 [1] - 系列活动聚焦弘扬科学家精神 形成6大活动板块 [1] - 启动2025年中国科协党校"领航计划"青年科技人才国情研修活动 [1] - 全国各地举行"科学大师宣传工程"专场演出 [1] - 推出纪录片《国家工程师》 [1] - 中国科技馆策划"全国科学家馆校众创展演活动" [1] 群众性实践活动 - 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百场示范活动 涉及近20个全国学会 [2] - 发布首批6条"科学文化中国行"文旅线路 [2] - 组建60支"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助力产业创新发展 [2] -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工作超30年老科技工作者助力乡村振兴 [2] 科技成果推广活动 - 开展"科创筑梦"联合行动 组织科普教育基地开展高质量科普活动 [2] - 发动2025年高校科普品牌示范工程-高校星火馆开展特色科普活动 [2] - 实施中国科技期刊提能拓展计划 [2] - 举办中国科技会堂论坛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专场活动 [2] 网络宣传活动 - 推出"240H·时代的科学答卷"网络主题活动 连续240小时推出视频内容 [3] - 开展科普中国说5·30专场活动 以直播形式展现科技工作者精神 [3] - 开设专题网页 展示特色活动3000余项 [3]
【新闻随笔】科研越开放 科普越有力
环球网资讯· 2025-05-22 11:01
科普活动规模与内容 - 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开放135个单位近400处科研场地 组织近400场科普活动 吸引6000余名科研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 [1] - 活动特别增设人工智能专场 包括软件研究所展示机器人智能大脑和操作系统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试开放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科普馆 [1] 科普活动社会价值 - 科研院所开放活动打破科学与大众的次元壁 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抽象科学概念具象化 对青少年具有科学启蒙作用 [2] - 公众通过科普活动直观感受国家科技实力提升 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精神动力 [2] 科普与科技创新关系 - 科普是夯实国家创新根基的关键环节 通过培育创新人才和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3] - 科研院所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通俗知识 有助于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为科技创新培育群众基础 [3] - 科普活动连接科技成果与社会需求 通过培育市场基础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 [3] 科普事业发展方向 - 需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科普体系 政府应加大政策资金扶持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4] - 高校科研院所、媒体及第三方组织需创新科普形式 丰富科普产品与服务供给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