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经济

搜索文档
极端高温吓跑全国多少游客?
虎嗅· 2025-07-07 08:06
高温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 极端高温天气催生“避暑”旅游刚需,消费者对凉爽目的地的兴趣显著提升[17][18][19] - 消费者旅行决策逻辑发生变化,凉爽程度超越其他因素成为首要考量,“只要凉快,去哪都行”[33][34] - 高温天气下,消费者为获取“心理安全感”愿意支付溢价,理性消费暂时失灵,有家庭游客将出逃视为最优解[35][36][37][38] 国内旅游目的地格局变化 - 东北地区旅游热度飙升,吉林省暑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5%,租车预订量增长96%,门票预订量增长122%[20] - 长白山、延吉等东北目的地及阿勒泰等西北凉爽地区成为新热点,取代传统热门地[21][22][23][24][25] - 凉爽目的地住宿价格大幅上涨,例如新疆禾木景区部分民宿价格达到2880元至3600元一晚,酒店起步价也达1380元[27][28][29] 旅游业应对高温的商业模式调整 - 夜游经济兴起,博物馆开启晚间营业模式,夜市和动物园夜游项目爆满以避开白天高温[49][50][52] - 室内景区如科技馆、主题乐园、书店成为高温下的“避难所”,通过提供凉爽环境有效引流[55][56] - 酒店业推出打包套餐,强调让游客留在酒店内活动,度假型酒店因此受益[57] - 营销话术全面转向突出“凉感”,例如以实时气温作为核心卖点进行宣传[58][60] 高温对旅游业的长期影响与挑战 - 极端高温可能促使对休假制度的重新思考,春假、秋假的设立有助于错峰出行,分散暑期高温压力并均衡行业收入[61][62] - 极端高温正从偶发事件变为新常态,如何在此环境下规划出行成为游客和假期政策制定者共同面临的长期问题[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