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窑变艺术实验室
icon
搜索文档
“陶瓷+文旅”助力乡村品牌产业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7-03 07:25
乡村陶瓷产业发展模式 - 乡村产业作为优化乡村经济格局、激活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支撑,功能更趋凸显,以"陶瓷+文旅"融合为例,构建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的双向赋能机制[1] - 江西省景德镇湘湖村依托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人才与技术专长,建立集陶瓷创意设计、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及文化传播于一体的陶瓷生态系统[1] - 陶瓷产业价值超越器物制造的物理属性,以文化叙事重构品牌价值内核,打造文化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复合型价值体系[1] 资源要素整合 - "陶瓷+文旅"模式构建"文化基因显性化—产业要素结构化—创新生态网络化"整合系统[2] - 文化基因显性化: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考据解析陶瓷设计制作全流程知识,建立工艺知识谱系,并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与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复原窑炉遗址等[2] - 产业要素结构化:生产端建立区块链溯源系统记录全链条信息,消费端开发文旅大数据平台形成市场需求图谱,推动产业生态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转型[2] - 创新生态网络化:建立"非遗传承人+现代学徒制+职业化教育"立体式培养模式,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推动跨界融合[2] 文化价值实现 - 文化价值实现是"陶瓷+文旅"模式的核心引擎,构建生产到消费的完整转化链条[3] - 文化IP孵化:建立陶瓷文化IP孵化平台,完善版权机制,开发"陶瓷+科技""陶瓷+时尚"等跨界产品,形成标准化视觉元素库[3] - 消费场景创新:开发陶瓷工坊实景秀、窑变艺术实验室等体验项目,建设数字孪生文化空间,探索"定制化设计—柔性化生产—智能化服务"新型制造模式[3] - 品牌营销传播:建立全媒体传播矩阵,构建新媒体内容中台,搭建陶瓷文化爱好者论坛社区,实施陶瓷文化使者全球招募计划[3] 体制机制创新 - 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共治的现代治理体系,以制度创新与机制完善破解发展瓶颈[4] - 制度领航:政府编制陶瓷文旅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创新土地供给机制,加强财税支持与知识产权保护[4] - 市场驱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跨界融合,拓展线上线下市场,注重品牌建设[4] - 多元共治:引进社会组织参与陶瓷文化传承与保护,加强高校专业人才培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