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课程

搜索文档
青少年宫力求成为体教融合“新枢纽”
中国青年报· 2025-08-26 10:00
行业核心观点 - 青少年体育教育行业正经历快速增长 主要受益于政策推动和需求提升 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项目同步发展 青少年宫作为核心平台发挥关键作用[1][2][6]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国青少年传统体育比赛覆盖青少年宫从2022年近100家扩展至380家 增长率达280%[2] - 本届赛事吸引24.95万名青少年参与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2] -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项目年服务达100余万人次[1] 行业结构特点 - 青少年宫定位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享受政府差额拨款和自有场地支持[3] - 课程定价仅为市场机构一半 部分项目免费提供[3] - 形成学校-青少年宫-社会培训机构三级互补体系:学校负责普及 青少年宫承担提升衔接 社会机构专注个性化发展[4] 产品与服务创新 - 传统项目包括武术 棋类和跳绳 其中棋类项目已耕耘30多年[1] - 新兴项目增加壁球 攀岩 魔方 无人机等课程[6] - 赛事被纳入国家体育总局"奔跑吧·少年"序列和教育部"白名单赛事"[2] 运营模式转型 - 突破传统"坐等上门"模式 开展进校园服务 如厦门湖里区青少年宫承接60所学校课后服务[5] - 推行"流动少年宫"模式 将课程打包送进社区和学校[5] - 解决学校专业师资不足和青少年宫场地有限的双重问题[5] 竞争格局 - 棋类项目中青少年选择社会机构占比达50%[6] - 青少年宫具备公办背景 项目多元和低价收费三大核心优势[3][4] - 面临生源压力增大和体制机制与市场化平衡的挑战[6] 人才发展 - 退役运动员正与青少年宫开展合作 深入参与青少年体育工作[6][7] - 专业人才支持是拓展项目版图的关键要素[7]
转塘和西溪的学生福利来了 西湖区青少年宫两“分校”招生
杭州日报· 2025-08-20 18:04
新增服务点与课程设置 - 西湖区青少年宫新增转塘街道社区服务点和西溪街道社区服务点 于8月20日开始招生 秋季课程9月中旬开课 每周六周日上课 [1] - 转塘街道服务点开设三十多门课程 涵盖青少年手工技能 科技创新 职业体验 体能素养等领域 同时面向家长开设缝纫 陶艺基础课程 [1] - 西溪街道服务点新增体育 书画 音乐等教室 开设乒乓球 硬笔书法 儿童绘画 幼儿捏塑等课程 [1] 课程受欢迎程度与师资力量 - 家长俱乐部缝纫课程 硬笔书法课程 篮球课程报名人数较多 深受周边居民欢迎 [1] - 转塘服务点授课老师部分来自浙师大 杭师大等高校 毗邻中国美院 浙江音乐学院等院校 [1] 服务点扩展与教育理念 - 暑假期间已在翠苑 蒋村 灵隐等街道陆续开设与社区合作的"家门口青少年宫" [2] - 秉承"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棒伢儿"理念 培育会劳动 会创造 会生活 会探究 会合作的新时代好少年 [2] - 助力建优"15分钟学生校外发展圈" 课程设置更注重生活化及劳动实践能力培养 [2]